本报讯(记者童顺鸣)天原集团带活屏山县和江安县;丝丽雅进军屏山新县城、南溪和兴文;五粮液挥师翠屏区、南溪和高县……宜宾3家大企业出击,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今年1至7月,宜宾10区县工业共计实现利润约9.5亿元。
近年,宜宾城中厂现象日益突出,政府因势利导,鼓励企业向县域转移,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2002年8月,天原集团建立屏山天原金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达到12万吨电石生产规模,当年带动该县工业经济各项指标翻了两番。如今,该公司在屏山宋家坝工业集中区再建一个年产12万吨电石项目,已完成“三通一平”工程和1号炉建设,继续推动屏山工业跨越发展。
去年4月5日,天原集团转战工业弱县江安,投资30亿元,在阳春坝工业集中区建设年产60万吨聚氯乙烯、48万吨烧碱的天原化工新区。首期18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即将竣工投产,项目全部投产后,新区可望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
此外,丝丽雅集团正在屏山新县城新建一个捻线厂,在南溪长庆厂旧址上兴建纺织产业链,在兴文县兴建纺花线,3个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以上。五粮液集团近年把产前、产中的机械、纸箱、纸盒、酒瓶等原辅材料放到翠屏区就近生产,带动该区每年实现10亿元以上的工业销售收入。
宜宾工业“三巨头”向区县辐射,不仅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也为企业本身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五粮液、天原、丝丽雅已被宜宾确定为3个“百亿级”企业培育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