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彧 赛威呼、双飞舞、蹴球、押加……猜猜看,这些词是什么意思?这是满族人民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创造的一些趣味体育活动。近年来,经过挖掘整理,这些“满味儿”活动开始成为全民健身新内容。
祖孙三代齐上阵
写有满汉双语的参赛队队旗在八旗广场上飘舞,70名身着满族服饰的裁判员各就各位,一场别开生面的满族体育运动会日前在怀柔喇叭沟门满族乡举办,10个富有浓郁满族特色的游戏项目首次走上竞技场。
一大早,家住喇叭沟门四道穴村的彭光侠就准备停当,和73岁的老父亲、13岁的女儿赶到了乡政府的八旗文化广场,首届满族体育运动会今天开幕。
彭光侠是村里选拔出来的运动员,将参加蹴球比赛,女儿彭盛楠表演双飞舞,爷爷彭大风当拉拉队员,祖孙三代各有分工,一齐来凑热闹。
蹴球比赛开始了,首次代表全村参加这样的竞技,彭光侠不免有些紧张。“眼睛瞧准了,脚掌用巧了,这球就击中了,紧张个啥?我们这代人小时候都会玩这个。”老父亲在一旁笑着说。
“小孩小孩跟我玩,踢球打杆逛二闸。”这是在当地流传很广的童谣,这里说的踢球是踢石球,也就是蹴球——运动员用脚掌踩住球,然后令球向前方滚动,依据所碰击本方或对方球的情况计算得分。
蹴球运动举止文雅,变化莫测,极富情趣。前些年,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民间游戏活动渐渐淡出了人们的业余生活,除了年长的村民,已很少有人了解蹴球的游戏规则。2004年,喇叭沟门中心小学教师孙焕强参加北京市举办的蹴球培训班,回来后查阅了当地的一些史料记载,发现蹴球运动早年曾在当地盛行,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于是开始对该项目进行整理、完善,于当年年底在小学体育课上推广。如今,汤河川辖区内的三镇乡已有400多人经过培训,掌握了蹴球运动技巧,并喜欢上了这项活动。今年,它已被列为本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百名儿童现场展演
“现在大家看到的双飞舞是由古代军事训练和在冰天雪地之中的滑雪行军演变而来的满族体育运动项目……”随着现场解说员满汉双语的介绍,13岁的彭思琦身着红色满族服装和她的小伙伴一起上场了。只见二人相互搭肩,外侧手臂向上举起似展翅欲飞,虽然两人的内侧腿已经用带子绑紧,但依然动作优美,不时赢得在场观众阵阵喝彩。
喇叭沟门中心小学的孙焕强老师告诉记者,像“双飞舞”这样富有满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在当地沿袭至今的有约50种,孩子们个个玩儿得精彩。为配合这次运动会,精选了其中的赛威呼、押加等6个具有观赏性和趣味性的项目进行展演。
赛威呼在满语中是划船的意思,是过去端午节在河湖中划龙舟的习俗。而今,它演变成陆地赛跑了。彭思琦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接触赛威呼,现在已成高手。赛威呼比赛时每队5人,每人两手各握一根竹竿,形成旱地船形,进行比赛。最后一名是舵手,需要倒退跑,速度快者获胜。彭思琦说:“课外活动时,大家都喜欢玩,边玩边"哟——嘿"地伴唱,特别有趣,它还让大家学会了团队合作。”
游人参与乐翻天
西城区张先生带着全家老小到喇叭沟门避暑,正赶上汤河川满族体育运动会在这里举办,趣味盎然的活动令他全家既饱了眼福还过了把球瘾。王先生一家在观看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珍珠球的展示后,还亲自尝试着玩儿了一把。
珍珠球俗称“踢核”或“采核”,这项运动由模仿采珍珠人的劳动演变而来。比赛时运动员可在“水区”内任意传、投、拍或滚动“珍珠”,力争让手持抄网、站在得分区内的本方队员采到“珍珠”。
怀柔区体育局副局长任占智说,在汤河川地区,满族体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节庆活动中大量遗存。近年来,为丰富全民健身内容,有关部门把这些瑰宝挖掘出来,推广出去,很有意义。摄影刘江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