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庞大的应聘大军,另一边是让人有些失望的薪资,冰火两重天。(鲁海涛/东方早报资料图片)
2003年重庆某高校论坛:“为了我们敬爱母校的声誉,为了我们多年的寒窗苦读,为了抵制某些黑心公司的乘机压价,让我们联合起来组成薪资联盟,低于2500元/月的就业协议,坚决不签。”
2004年广西空谷网站校园讨论区:“大学毕业了,亲历就业之余,我发现其中一个问题,不少用人单位都趁着就业难的东风打压就业底薪。
为了抵制某些黑心单位的乘机压价,请广大应届毕业生联合起来,我们组成薪资联盟,低于1500元/月的就业协议坚决不签!”↓
“薪资联盟”也只是一个美丽的梦 上面两个场景是曾经被热门讨论的“薪资联盟”话题,然而最后还是妥协了,而且底薪也要求越来越低,“薪资联盟”一一倒掉,“薪资联盟”也只是一个美丽的梦……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起薪节节下降,从4000元到1500元,贬值的速度惊人。以本班为例,至少还是211重点学校重点学科,同学基本上都签了,不过工资低得可怜,从800到2000左右,最多的也就3000,集中工作城市在广州、上海、武汉等南方城市。同一个工种不同学校差距也不很大,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一般情况下比我们多200一月。
看一组数据: 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后的月薪调查,某门户网的排名是月薪在1000元—2000元的最多,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33.91%,其次是月薪2000元―3000元的,占调查人数的24.09%,月薪1000元以下的占17.68%,4000元以上为15.28%,3000元-4000元占9.04%。在央视国际的排名中,月薪1000元-2000元的也是最多,为34.07%,月薪1000元左右的占24.19%,月薪2000元-3000元的占22.50%,月薪4000元以上的占12.48%,3000元-4000元的最少,为6.76%。从这个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毕业生月薪拿到1000元-2000元的最多,月薪在3000元-4000元的最少,不过月薪能挣到4000元上的毕业生所占比例也不算少。
2006年的调查:2006年58%的毕业生首月工资低于2000元据统计,2006年中国应届毕业大学生人数激增至413万,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有关政策制定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而据上海中智库玛的这次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份工资较2005年的平均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变化。2006年工资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层次;月薪在1000元以下、3001元~4000元之间和月薪为5001元以上。
比较2005年和2006年大学毕业生第一份工资呈现以下变化:1、2005年的应届毕业生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人群比例为19.1%,2006年减少至10.6%。2、高薪毕业生增幅较快。2006年应届毕业生中第一份工资月薪在5001元以上的人群比例为5.34%,是自2000年以来最多的一次。3、2006年,近一半的应届毕业生工资还是集中在1000元-2000元之间,比例为47.98%。
2007年毕业的北京大中专毕业生月工资指导价整体呈攀升态势。其中低位数从1145元调至1770元,高位数从5727元调至6450元,升幅都达到六七百元。今年新参加工作的北京地区大中专毕业生的月工资指导价位为低位数1770元,中位数是1972元,高位数是6450元。较之去年的1145元、1872元、5727元,低、高位攀升幅度很大,分别“涨薪”625元及723元。
30年前的大学毕业生工资情况 背景说明: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整整30年时间,国人的生活水平,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和提高。那时候,国家干部的月工资平均也仅为30元至50元左右,各地区还有差别。大学生的工资基本都是相差无几。
受访者江姨:1965年毕业于广州某教育学院,被分配到花县(花都市)某乡村学校,80年代回到家乡南海继续任教至退休。
江姨说,记得很清楚,她大专毕业开始拿的月薪是43元,别的同事中专毕业拿的月薪是38元,其丈夫曾先生华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后拿的月薪是47元,盼星星盼月亮盼得脖子都长了,大概十多年都没升过。本来按规定四五年有机会争取升一级工资五元,可是碰上文革,好多年都不升工资。江姨还回忆说,当时见一些老同事工资是60多元的,羡慕得要死,可是人家快退休了,自己才20多岁,不知哪天才能拿到那么“高薪”。
做单身时,江姨一个月的工资是这样花的:寄10元孝敬父母,15元做伙食费,主要在单位食堂吃,5元生活零用费,还要花5元左右作为往返探父母的交通费,每月还是有节余,平时可以看看电影、照照像,新年可以做件新衣服。那时没有存钱到银行的概念,人人都不富裕,攒下来一点钱放在家里也很放心。
可是结婚后,有了孩子,家庭负担就重了很多,江姨再没有拿钱给父母,两个人每月90元工资收入,养两个孩子,补贴乡下没有工资的家公家婆,日子就过得很紧张,有时月底捉襟见肘,颇狼狈。这样的紧巴巴生活持续到80年代才有转变。80年代初,江姨说还是没有奖金这回事的。(据珠江时报)
为什么现在社会有这么多毕业生认为工作难找、工资太低呢?其实这与大学生的要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出现偏差有关,也与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现实社会的要求出现的偏差有关。我的建议是大学期间要提早最好职业规划,有的放矢,利用好三个寒暑假,特别是暑假,如果不考研的话暑假一定要去实习,特别是大三那年暑假,是接近企业绝嘉时机。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