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来,国际上出现了一场指责中国产品质量的风波,从中国出口的汽车轮胎到玩具,再到食品,好像“中国制造”都有问题。西方的主流媒体对此也大加渲染。如何看待这场风波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对这场风波,我们要把它置于今天中国与世界的大背景中来考虑。
首先,这场风波的出现是因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大大发展了。中国今年的出口额可能要突破10000亿美元,中国有可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二贸易大国。这样的风波30年前不可能出现,因为1978年我们的贸易总量仅为206亿美元,是国际贸易总量的0.78%,所占份额微乎其微;甚至五年前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风波。我们现在的块头那么大,当然就特别引人注目。
第二,中国正在快速的崛起,这是世人所始料不及的。2003年我国人均GDP为1000美元,2006年突破了2000美元。13亿人口的大国,人均GDP三年翻一番,这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么大的规模,这么快的速度,当然会引起一些人的不安。
在如此背景下,西方有些媒体十分愿意炒作“产品质量”之类的事。但是,添油加醋的成分十分明显。
面对上述情况,我们怎么办?我们要有一种平常心。放眼全球贸易,为产品质量吵架的事并不少见。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上升如此之快,当然就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对中国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会更严。为此,我们要更加重视产品的质量,质量就是生命。我认为中国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的,也是及时的。
早在这场风波出现之前,今年4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专门强调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指出这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今年7月26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503号国务院令,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并从公布之日起施行。今年8月23日,吴仪副总理召开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她强调从现在起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老百姓天天都要食用的,食品安全是中国老百姓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央采取的上述措施是很得人心的,因为食品安全出了问题,首先受害的是中国老百姓,认真抓好食品安全正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把国际媒体炒作的一面撇开,有质量问题的中国产品在中国出口产品中仅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中国出口产品大部分来自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我相信,随着中国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这场关于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风波会平息下去。这件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崛起的过程将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困难和挑战,乃至各种刁难和指责会不断出现,但这只会促使我们中国人把各项工作越做越好,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
(作者为外交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