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春8月26日电 (记者刘亮明)“没有小栾的技术指导,我家的食用菌就亏老了。”吉林磐石市农民田春启对大学生栾玉霞满怀感激。栾玉霞是磐石市首批农民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被当地聘为创富工程咨询专家,为乡亲们解决技术难题数十个。
这是吉林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的缩影。目前,首届1525名农民大学生正活跃在吉林乡村。
围绕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以“学会一门技能、开发一个项目、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为培养目标,2005年,吉林在全省组织实施了“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力争用5年时间,财政出资6000多万元,为全省每个建制村培养一名“有知识、懂技术、留得住、用得上”的大学生。两年来已招收学员3000多名。
吉林各承办院校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办学格局。吉林农业大学注重学员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形成了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北华大学确定了“一专多能”、兼修两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以成立创业者协会为载体,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和创业激情,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各地制定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民大学生作用。松原市提出毕业学员“人人有职务、个个有项目”的工作目标和一系列优惠政策。东辽县有计划地把“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毕业生充实到村干部队伍;蛟河市力争通过5年努力把90%以上回乡大学生培养成产业带头人。全省首届毕业生中,已任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学员有217人。
本报南宁8月26日电 (记者郑盛丰、庞革平)据日前召开的广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透露:广西将用3年时间,全面建设16454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立起覆盖全区所有乡镇、建制村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
为此,广西今年将建设50%的终端接收站点;2008年,再建设40%的终端接收站点;2009年建设剩余的10%。建设费用由中央补贴60%,自治区承担15%,市县分别承担10%、15%,不增加农民任何负担。
广西将采用“电信模式为主、卫星模式为辅”的形式,全面建设远程教育网络。90%的站点采用电信宽带模式建设,剩余的10%站点属电信宽带互联网暂时无法通达的边远山区,采用卫星模式建设。据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郭声琨介绍,今年10月底前,广西将建设完成自治区、市、县三级教学平台,逐步实现与全国中心资源库、前端播出平台、资源传输系统和辅助教学中心网站的互联互通,为全面开展远程教育打好基础。
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广西将以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科学素质、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加大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党校、教育、司法、劳动保障、科技、农业、文化、卫生以及部队等方面现有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不断为远程教育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教学资源。
目前,广西各地正通过加强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全面推进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其中,仅北流市就投入1.5亿元,建设了远程教育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