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南基 |
伯南基:与华尔街比定力
全球经济现在就看一个人的脸色,他就是美联储主席伯南基。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全球股市大跳水,华尔街开始向伯南基施压,要求他下调利率。减息可以降低抵押贷款利率,帮助房市渡过难关,并使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绝处逢生,但也可能造成通货膨胀。而对于伯南基来说,冒这样的风险化解次债危机代价实在太大。作为格林斯潘的继任者,伯南基遭遇到第一个严峻的考验。
文/ 莫书莹
8月21日星期二,一种焦躁的心态笼罩着华尔街。
当天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多德将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基、财政部长保尔森举行紧急会议。虽然多德事先声明对会议不应期待过高,但投资者依然翘首盼望奇迹的出现。
美国股市自前一周末出现反弹,上周初依然动量不足。次级抵押信贷(简称“次债”)风波的阴影仍旧存在,市场上的减息呼声强劲如故。
从8月初开始,在次债危机的恐慌下,美国股市连连阴跌,带动全球各主要股市大跳水。16日欧洲股市再次暴跌,伦敦《金融时报》指数下跌250点,创4年多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第二天亚太股市出现“9?11”后的最大暴跌,香港恒生指数一度跌去1285点,韩国股市、日经指数跌幅分别超过3%和5%,澳大利亚股市一度跌至7个月来的谷底。短短一周,全球股市蒸发的市值超过2万亿美元。
在这股全球大寒潮中,有一个人却表现得极为冷静,不肯随市场起舞,此人就是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基。这位美国央行行长不理会华尔街投资者“快被焦急的汗水淹死”的哀号,在华盛顿大本营继续高举“决不减息”大旗。
自8月7日次债危机加剧、美联储决定维持5.25%的利率那一刻起,华尔街的叫骂声就一直没有停息过。
8月22日,多德宣布:伯南基已同意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市场摆脱次债阴影,重塑稳定。
9月18日,美联储将再开例会,届时全世界将把目光又一次聚焦在伯南基身上。
这位原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的一言一行将决定全球股市的起落。到底是坚持己见,还是向市场妥协?上任18个月后,伯南基将面对第一次严峻考验。
美联储“睡着了”?
最近,YouTube网站上的一个视频短片浏览量已突破百万:财经频道CBNC的著名“疯子”主持人吉姆?克雷默点名要求伯南基立刻降息,并大骂美联储“睡着了”、“伯南基对外面糟透了的局势一无所知”。
对于那些被市场所累的人们来说,克雷默的话听起来相当过瘾,事实上它有欠公允。伯南基非但没有睡着,对局势也了然于胸。自8月7日宣布维持利率后,在短短10多天内美联储两次对市场进行了干预,累计向金融系统注资940亿美元。
8月17日,联储再次召开临时会议,决定将再贴现率下调50个基点。联储的声明表示:“金融市场环境的恶化、信贷环境的日趋紧张已成为抑制经济增长的潜在障碍,联储将根据实际需要减缓信贷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许多人认为,与7日的声明相比,这次声明显示伯南基对危机的看法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几近绝望的投资者似乎看到了降息的一线曙光。
当天收盘前,低迷多日的美国股市上演大逆转,道?琼斯指数收复了当天的大部分失地,日跌幅仅为0.12%;纳斯达克指数则上涨了53.96点。
对于美联储主席的第一大撒手锏—调整利率,伯南基却一直藏在袖子中。但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一的贝尔斯登认为,这次可能是自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面临的第二次严峻危机,简单的注资恐怕还解决不了问题,联储最终可能被迫用上利率法宝。
不肯降息是为了防通胀
“智商高,脾气好,善于沟通和倾听,讲话直截了当,意图明确。”这是以前同事对伯南基的评价,这些应该很对华尔街的口味。
过去十多年来,华尔街一直受到他的前任格林斯潘的庇护。任期从1987年初直到2006年的格林斯潘是历史上最成功的美联储主席之一,也是任期最长的一位,他擅长通过利率工具调控宏观经济,独创了一种不拘泥于某种经济学说,而是根据市场的预期情况对经济增长环境进行微调的高招,这被外界称作“格家拳法”。
1994至1995年间,格林斯潘曾连续7次上调利率,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2001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之前,他又果断地连续降息,为稳定市场注入信心。
替代格老的伯南基今年53岁,留着标志式的灰白连鬓胡子,长年的学术生涯使他看起来自有一股儒雅敦厚的书生气质,不过这次次债危机恐怕会大大改变华尔街对他的看法。
在格林斯潘时代后期,美国进入了新一轮经济高增长。为抑制泡沫产生,联储曾多次加息。伯南基就职后正值房市大幅降温,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因此自去年8月起,美联储在历次会上都决定维持基准利率。正是由于房价下跌、利率又居高不下,很多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无法按期还款,从而引发了本次危机。
以目前的情况看,减息可以降低抵押贷款利率,帮助美国房市渡过难关,并使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绝处逢生,但减息同样可能造成通货膨胀。而对于伯南基来说,冒这样的风险化解次债危机代价实在太大。
伯南基一直是坚定的反通胀派。他在普林斯顿执教期间曾与人合著过《通货膨胀目标》一书,宣称遏制通胀应该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必须为通胀设定目标。这一态度为他赢得了“通胀斗士”的称号,也成为这次他抗拒外界“减息”呼声的基础。
与格林斯潘观点差异巨大
2005年10月24日,布什在椭圆形办公室宣布了第14任联储主席人选,使51岁的伯南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务实派格林斯潘不同,伯南基的前半生几乎全部贡献给学术研究。获提名前几个月,他刚刚进入白宫圈子,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此时他依然经常出现在普大校园,似乎舍不得离开学术界。
外界对于这位新主席抱谨慎的欢迎态度,有评论用嘲弄的口吻说,出任联储主席之前,他关于制订政策的经验主要来自大学的董事会。
不过,不少学界同行对伯南基却抱有好感。伯南基几乎游历遍美国最好的大学:哈佛本科毕业,麻省理工博士,师从著名经济学者、现任以色列央行行长斯坦利?费舍。学成后他进普林斯顿教授经济,最终成为普大经济学院院长。他出版了很多本有关货币和宏观经济学著作,也为很多主流媒体撰写评论。伯南基被提名为格林斯潘的接班人后,外界突然发现:两人的背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犹太人,家境小康,天资聪颖,毕业于常春藤名校,工作成就斐然,都当过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然而,两人的许多经济观点却存在巨大差异,好几次对经济作出了完全相反的预测。近日格林斯潘在接受彭博社一次独家专访后表示,这将是他接受的最后一次专访,他将从此“闭嘴”,以免给新主席带来影响。
另外,据联储职员透露,伯南基在上任之初曾要求:大家应当摈弃在为格林斯潘工作时养成的习惯。
伯南基对次债危机的态度和看法再次引起争议。与华尔街的一致抵触形成对比的是,不少经济学家对他的做法信心十足。
纽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伯南基以前在联储的同事革特勒(Mark Gertler)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伯南基正以一种沉稳态度应对危机,一定可以解决这场风波:“如今市场发生的情况与教科书中关于金融体系动荡的描写大致相同,在这方面我不知道还有谁比他更熟悉的。”
“对老百姓生活的研究最重要”
伯南基和担任中学教师的妻子安娜已经把家从普林斯顿搬到了华盛顿。与格林斯潘和他的电视名记者太太安德里娅?米切尔不同,这对夫妇在华盛顿社交圈中极力保持低调,这似乎又给联储新主席的形象带了些许神秘感。因此想了解伯南基,还得先从他的成长经历入手。
伯南基出生于南卡罗来纳州迪龙小镇。当时镇上的犹太家庭并不多,方圆80公里内只有伯南基家一家。作为少数族裔,他小时候多少受到过一点歧视,也目睹了许多当地农民生活的艰难。伯南基的父亲是一名药剂师。虽然家里只是小康水平,但慷慨的父亲还是允许客人赊账。伯南基成年后曾回忆说,父亲总是把一张张欠条整理好,放在一个专门的抽屉里,尽管这些欠条大多数都永远不会兑现。
在伯南基的青少年时代,当地经济的支柱——纺织业突然大规模迁移到其他劳动力更廉价的地方,他不得不半工半读完成了哈佛的学业。他当过建筑工人和服务生,这些经历使得伯南基养成看似敦厚实为坚定的性格。他曾经表示,正是这些终身难忘的经历让他日后决心选择经济作为毕生事业。
日后的伯南基一直认为,“最好的经济研究就是对老百姓寻常生活的研究”,他更倾向关注社会大环境下的经济问题,比如一选修经济就痴迷于大萧条时代研究;在出任联储主席后的一次演讲中,他担心年轻一代的目光短浅将动摇未来的社会保障体系;近期在一次麻省理工作的演讲中,他告诫学生,世界上有远比钱重要的东西,鼓励他们选择慈善和公共服务等作为人生事业。
“影子总统”没那么好当
联储委员会是美国联邦储蓄系统的核心机构。前两届主席格林斯潘与保罗?沃尔克将联储主席的地位提升到万人景仰的地步,有人说联储主席是美国的“影子总统”。1979年沃尔克被卡特总统任命为联储主席时,美国的通胀率达到惊人的14.8%。沃尔克采取了严厉的紧缩银根政策,不惜以经济的暂时不景气为代价。这个当时充满争议的手法取得巨大成功。1987年沃尔克离任时,美国的通胀率已下降到4.4%。
1987年,格林斯潘被里根总统提名为沃尔克的继任者。顶着前辈的耀眼光环,新上任的格林斯潘同样遭到外界的不少质疑。他上任短短几个月后,华尔街就经历了“黑色星期一”:1987年10月19日,道指跌幅达到创纪录的23%。
格林斯潘率联储迅速作出反应,向投资者发表简短声明,承诺向任何处于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帮助。次日股市迅速反弹,此次战役奠定了格林斯潘在华尔街的地位,为他漫长的联储主席任期铺平了道路。
在18年中,格林斯潘带领美国经济经历了1990年的海湾战争、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在1990年代中期帮助高速扩张的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格林斯潘因此成为美国经济稳定的象征,他也成为世界上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决策者之一。
从2006年起,联储主席换成了伯南基。这个53岁的书生主席究竟能否像格林斯潘那样走出前任的阴影,开启一个新时代,还是将被华尔街的口水所淹没,这次次债危机也许就是最好的试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