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美之间关于产品质量和安全争端的影响在不断扩展和升级。在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数千亿美元产品中,确实存在一些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同样,在美国出口到中国的数千亿美元产品中,也确实存在此类问题。这些都是事实,如果中美双方本着友好合作的诚意,从实际出发,通过情况交流、磋商协调,这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再进一步讲,如果中美双方从大局出发,进一步完善中美之间就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督检查方面的情报交流和磋商解决机制,这些问题不仅在数量上会大幅减少,而且从根源上会得到长期解决,这是正招。
事实上,中美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争端的背后,是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被政治化。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对美出口价值中有23%是进口中间产品的价值。此外,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中有70%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生产的,其在中国完成的增值部分不超过20%。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美国向全世界提供知识型服务和高技术制造,东亚则提供设计、中间产品制造和全球销售,中国主要是以劳动力要素参与东亚生产网络和国际分工体系。在越来越多产品内部的不同工序是在世界不同地区完成的情况下,要求每个贸易伙伴之间、每个产品链分工体系之间都实现贸易平衡,这种要求实际上是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一种反动。
美国作为经济上的超级大国,如何对待拥有13亿人口的新兴大国,是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中存在一些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如果把这个事实作为妖魔化中国的工具,天天在媒体上报道或炒作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负面信息,忽视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所取得的明显进步,就是不客观和不合理的了。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与欧美技术密集型产品是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如果发生贸易摩擦,只能理解为中国的出口产品损害了欧美等国的既得利益和现有格局而不是损害了他们自身的直接经济利益。那么,贸易摩擦的受损者就既包括中国的出口企业,也包括欧美等国的消费者。
目前,中国的企业和政府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并正在采取切实措施。中国的市场经济也正在走向成熟,中国的消费者也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加关心消费者权益。这也是事实,但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出口产品中仍会存在一些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但世界各国消费者会发现,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将越来越好,食品安全的保证将越来越完善。这是美欧等发达国家企业昨天所走过的路,也是中国企业今天的必经之路。中国企业需要有更高的质检标准和更严格的食品安全程序,也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善意的批评,而不是太多的指责和误解。从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经济福利的角度来考虑,中美之间需要更多的沟通与交流,需要更多的关于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经济与技术合作,而不是更多的贸易战或信息扭曲。
(作者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8-29第01版)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