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香港8月29日电(记者 刘志杰)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暨香港特区成立10周年、由中央人民政府特批的《国之重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6月底至8月上旬在香港艺术馆举行。
晋代王珣《伯远帖卷》、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卷》、唐代冯承素《摹兰亭序帖卷》、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等32帧历代书画珍品齐集香江,其空前盛况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城市话题”。
记者与香港艺术馆虚白斋馆馆长司徒元杰的访谈自然由此展开……
展览的使命 “这次展览有16万观众参观。我们举办重量级展览,高起点、高门槛为香港社会打下中国历史、文化基础的目的,在中央和特区政府的支持下,基本达到了。”
“过去香港很少有人到艺术馆、很少有人看书画。如果让他讲艺术,他可能会说出梵高或《蒙娜丽莎》。现在他可以讲得出阎立本、张择端等。”
“我们艺术馆有个愿望,通过举办展览推广中国历史、文化,让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优秀文化有个认识。”
“这就是说,举办展览是起点、是手段,展览的使命、展览的目的是推广中国历史、文化。”司徒元杰进一步说明道。
展览的功能 展览的使命 决定了展览的功能定位。
“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功能有个定义:搜集文物;保存;研究;展示;教育。今天,这一序列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欧美国家已逐渐将教育作为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香港艺术馆也一直努力实现这一转型。”
“光有资源没有创意推广不行。展览不是把文物陈列出来就算了。陈列不重要,如何讲解给观众最重要。这就是展览的教育功能。”
“我们的艺术馆就是一间学校,只不过我们没课本,而是用实物展览和推广活动作为载体,传承历史文化。”
司徒元杰在英国华威大学读艺术教育、在香港大学完成中国美术史硕士学位。在这样一个展览的功能理念基础上,他和同事们把外国博物馆的方法套用来香港艺术馆办展览,结果很合用。
展览的创新 在策划中国书画展览时,我们总会思考两大问题:观众能否通过展品的编排和介绍加深其对文化内涵的认识和欣赏?能否引入新思维去演绎原有内容、为传统注入新元素?
香港艺术馆近年来尝试利用虚白斋藏品策划不少专题展览,有计划地介绍中国书画史上不同的画家、流派、风格演变,以及题材、装裱、鉴藏等知识,旨在从各方面去了解中国书画博大精深的传统。
在香港艺术馆举办的李可染、吴冠中、黄永玉、齐白石、林风眠等大师的展览中,还利用录像、电脑、场景装置、现场示范、图表、解说等不同媒介,将展品的文化、艺术内涵生动浅白地介绍给观众。一个个展览深得各界认同,验证了策展方向的正确性。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