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条新词诞生记
■本刊记者/汤涌 实习记者/郑轶
将近20人投入了寻找新词的工作,一年里他们持续关注30份平面媒体和部分网络媒体。这些新词只是一种实态记录,不表明它们会被写进字典或教材
在教育部举行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新闻发布会上,几乎全部媒体都把“171条汉语新词语”当做了报道的中心。
这171条汉语新词语对许多见多识广的媒体记者来说,也可谓“前卫”和“震撼”,没有一个在场记者能完全看懂171条新词语。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的新词语部分只给出了这些词语,并没有给出一个解释。网上“跪求新词语全解释”的帖子,已经铺天盖地,有些帖子的用语更为夸张,“冰天雪地裸体跪求”,这是网民表现诚意的方式。
一些网友在搜索引擎和百科类网站的帮助下整理了一份参考答案,有人呼吁教育部和国家语委能给一份更标准、更权威的答案。
“我们也不敢说我们做出的答案就标准和权威。”参与报告的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杨尔弘告诉《新世纪周刊》,“我在今年3月看到了这些词语的解释和例句,之前我有70%~80%的的词都没见过,或者看不懂。”
新词语的产生流程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是从2005年开始的,报告发布频率为每年一度。去年的报告中,对bbs语言的研究吸引了许多网民,比如中国bbs用户平均每说五个字就有一个“顶”字(平顶山网民的概率可能会更高),“GG”、“MM”大小写可以通用,“酱紫”其实不常用,“886”和“3166”都是再见等内容都是第一次写进学术报告。
今年引起最强烈反应的新词语则是2006年度报告中出现的新项目。南开大学中文系2006年3月接到这个项目,2006年5月正式立项,周荐教授是该项目负责人,将近20人参加了新词汇这部分的工作。其中包括两个教授,以及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青年教师和高级访问学者和1位秘书共18人。整个工作历时14个月,直到2007年7月,新词语部分才最终完成。
他们对30份包括中央大报、专业报纸、地方报纸在内的平面媒体和部分网络媒体进行一年的关注,每人盯3~4份报纸。每个监测者每天记录下他认为可能的新词,然后上搜索引擎调查该词的意思,进行初步排查。
“最难的就是核查一个词到底是不是在2006年第一次出现。”周荐教授说。他们初期筛选出的词语有三百多条。
这些“准新词”还接受了进一步的考验,它们被送到杨尔弘教授那里,由她到平面、有声、网络媒体的动态流通语料库中进行回查,一些2005年或者更早时候就出现过的词语被标注出来。
这份经过回查的数据再由周荐教授修改确定,他说大家看到的报告“绿皮书”里,一些政治色彩比较浓的词或者纯个人博客上的“私房词”被拿掉了,最后形成了报告中提到的171条新词语。
尽管如此,一些新词还是被细心的网友确认并非产生于2006年,比如报告中把 “EMBA”列为新词,但早在2005年,EMBA的招生简章就已经很多见了。
周荐教授说,那些带星号的词语,比如“空调”、“EMBA”和“晒”,都属于旧有词出现新意思。
周荐说新词语将会出一本单行本,包括注释和例句。这些内容本来是计划和整个报告一起发布的,因为篇幅有限,才推迟了公布和出版的时间。但他说出版的事已经谈好了,“最晚今年年底,而且单行本里的词汇,是没有删减过的300多条”。
“人人懂就不是新词语了”
新词语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是,许多人不懂词语的意思,甚至没有见过这些词语。对此。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庆生说,“这是正常的,如果人人都知道就不是新词语了”。
周庆生研究员是2005年以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项目的发起人,他认为,新词语是对新生事物的反映。“一项新技术、新事物出现,总要给他们命名。一命名新词就出来了,这就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比如‘和谐社会’、‘博客’之类的。
“还有火星文,过去没这概念,据说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网络交流用的,就是说社会生活中有这个现象出来了,就要有个词来概括它,那么这个词我们就要给反映出来,所以说这也是对社会生活的一个记录,可能过若干年它就消失了。”
周庆生认为,1949年后,中国曾经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语言政策转折。每一次都带来了大量的新词语,第一次是50年代以来的三大任务:推广普通话,简化汉字,文字改革。
“第二次是1986年,经济建设取代了阶级斗争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一些过去在语言文字方面的方针目标政策变了,文字改革不再提了,不作为政府主要的工作方向,重点转为规范化,成立了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标准化规范化等。”
第三次重要转变,周庆生认为就是2006年国家语委主任赵新平在会上提出来的,“构建和谐语言社会”。
周庆生认为,这一概念的提出,说明政府正在注意到网络语言和书面语言、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地方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要协调,必须首先理解和监测语言的变化情况,这正是《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的意义之所在。
杨尔弘说:“我们作为研究者,需要记录的是一种实态。”对于有些人认为新词汇“不流行”,杨教授说,流行词是另一个指标,她每个季度都发表这一季度的“流行语”,“玉米”、“盒饭”等词语都曾经成为2006年的季度流行语。
“我一直认为流行语其实更是反映时代和热点的,人们的高频率使用和媒体的广泛传播决定了它们成为热点。”杨尔弘说,“流行语代表的,都是时代问题。新词有的时候不能显示出热点来,我们用机器进行回查的时候也发现,一些新词只是出现了一次。”
新词语和汉语严肃性
上世纪80年代的著名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中曾有这样一个情节,韩小乐在卧室墙上贴着马拉多纳的海报。他的奶奶非常反感“不严肃”的娱乐体育明星,问他这是干什么的。他回答这是“美国共产党”,他奶奶才允许他张贴起来。
“新词语”也被人认为会破坏“汉语的严肃性”。
尽管由学术界公布,仍然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应。有中学语文老师认为,这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还有人认为这是在破坏汉语的严肃性。
在“新词语”受到这种指责之前,多次被指责的,是多数来源于西方的词汇——“字母词”。这次的报告中,许多字母已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姓名。有家长给孩子起名“赵一A”,更有一位家长,让孩子名叫“@”,读做“爱他”。
这并不是中国人首次使用外来字词,早在民国时期,胡适就曾经把“皮格尼克(野餐)到郊外”写进新诗,郭沫若说自己是全世界“安那记(能量)”的总量。林语堂则喜欢朋友问候他“豪海夫油必恩(How have you been?最近过得好吗?)”徐克电影里安排黄飞鸿用“爱老虎油(他误认为“我爱你”是问候语)”向大家问好,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人们对新词和外来词的兴趣。
“NBA就是一个典型,可以认为是一个字母词,我们一定要用全美篮球联盟这个全称吗?它第一次出现在汉语的会话或媒体上时,新词,是不是就是对汉语的破坏呢?”杨尔弘说,“无论它们是不是不严肃,它们毕竟出现了,它们的存在是有它们的理由的。
周庆生也认为,应该宽容地对待新词语,优秀的新词语会被人继续用下去,甚至进入基本词,而那些价值不大,无人使用的词汇,会逐渐消失。但这种统计新词语的工作,绝对是必要的。
周荐教授刚刚和国家语委的几位领导谈过一次话,大家的共识是:“新词语部分很重要,以后还要继续做下去。”
疑难新词解释
■本刊记者/汤涌 实习记者/郑轶
B
【白奴】认为自己活得跟奴隶一样的白领。
【白托】一种居家养老模式,也有地方指帮人办丧事的人。
【半糖夫妻】来源是SHE歌曲《半糖主义》,指不一起居住,有时团聚的城市夫妻。
【奔奔族】1975~1985出生的人,这些人认为自己压力过大,赶上了医疗费、学费和房价三高的时代。
例句:奔奔族上小学时候,上大学不要钱,他们上大学了,上小学又不要钱了。
【笔替】和裸替(裸体替身)、饭替(吃饭替身)相似,替演员写好看的字。饭替来自于一个网友听说裸替告章子怡之后的一篇恶搞文章。
C
【成考移民】对应高考移民,去成人高考难度低的省份去考试的考生。
【村证房】村民建的供出售没房产证的房子,今年称“小产权”。
D
【电话门】意甲联赛里打电话贿赂裁判的事件,后来泛指此类通过电话录音证实的丑闻。
【吊瓶族】病不重也要打吊瓶的人。
【丁宠家庭】养宠物不生孩子的家庭。
【冻容】从20出头就防衰老,希望自己像小龙女那样总年轻的人,一般指女性。
E
【二奶专家】一些被认为替“垄断利益集团”说话的专家,这是质疑别人人品的话。
F
【法商】智商相似的词,主要指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返券黄牛】倒返券获利的人,商家很讨厌,消费者很需要。
【房魔、房奴】做事不地道的地产商和贷款买房者。
【飞鱼族】国内事业有成,却突然出国读书的一族人,这种人在韩剧和港片中很多见。
【沸腾可乐】把某种薄荷糖扔进可乐形成的饮料,对人有害。
G
【感恩红包】福建一小学要求学生给老师的红包,30元的老师不收,至少要包100元。
【公司驻虫】工作、生活、恋爱大都在公司及其附近进行的白领。
【国际高考移民】拿到外国护照,以留学生身份考大学的中国学生。
H
【海缆断网】台湾地震造成的海底光缆中断。
【海绵路】吸水性能好的特殊材质铺设的路。
【海啸音】俄罗斯男高音vitas唱出的最高音,没有天赋模仿会毁掉嗓子。
【寒促】古代传说中打死后羿逼走嫦娥的坏人,现在指寒假前的电脑促销。
【换客】物物交易的现代人。马克思曾说,1只羊=2只石斧。
【灰色技能】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具备喝酒、抽烟、跳舞、拉关系、送礼等技能。
J
【急婚族】急于毕业前结婚的大学生,类似的还有毕婚族。有的人先结婚后找工作。
【奖骚扰】各类恭喜获奖的泛滥信息,都是要钱的,主要针对企业。
【节奴】过节日时受人情、返乡和出游困扰,疲于奔命的可怜人。
【解说门】黄健翔解说世界杯比赛时情绪失控事件。
K
【卡神】用信用卡刷卡的积分换礼品再出卖获利的人。
【科研包工头】靠分任务用学生进行科研的人。
【啃椅族】快餐店里要两杯水就自习或谈恋爱一整天的一类人。
L
【赖校族】一个歧视性称呼,包括推迟毕业者、多年考研者和不读书也不就业的富公子。
【李娅空翻】“前空翻转体180度抓杠直接接前空翻”。不用比画了,普通人做不出来的。
【裸考】一分都不加,没有任何优惠的高考考生,该词来源于“裸奔”。
M
【M型社会】中产阶级下滑变穷的社会结构。
【慢活族】英国的新生活方式,放慢生活节奏。这也是国人的期望,比如我们也常说“慢走”、“慢用”。
【美丽垃圾】礼品过度包装,拆开后包装就成了美丽垃圾。
【迷卡】一种手写板,电脑伴侣。
【蜜月保姆】教新婚夫妇做家务的保姆。
【秒杀】电子游戏用语,就是一招把对方干掉。也形容许多人抢购东西,一扫而光。
N
【暖巢管家】一种专门为空巢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针对空巢老人的特点,为他们配管家。
【诺亚规则】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
P
【跑酷】法文Parkour音译,指把整个城市当做一个大训练场,一切围墙、屋顶都成为可以攀爬、穿越的对象。
【陪拼族】陪夫人或女朋友逛街的男士。
【捧车族】买了车开不起或者舍不得开的人。
Q
【7时代】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8”,进入“7时代”。
【擒人节】没伴的人,随便擒个人拉去过的情人节。
【轻熟女】年纪轻,思想成熟的知性女性。
【穷人跑】国产便宜跑车。
R
【让票区】春运时开车前6小时票就不退了,有些火车站开设的原价转让车票区域。
【润滑经济】最早由日本提出,润滑经济属知识经济一种,也称“智力经济”。其特征是“低消耗、高产出”。
S
【三手病】手机手、游戏手和鼠标手,长期使用电脑和手机造成的一系列损伤总称,比如腱鞘炎,厉害的得开刀。
【剩女】上世纪70年代出生,还没有找到另一半的女生。
【世宗】韩国新首都。
【熟年】泛指年龄介乎45岁至64岁之间的族群。他们拥有自主消费的能力,勇于追求新鲜时尚,但又面临工作、退休、身体健康、家庭婚姻、性生活等问题或危机,因而颇受社会瞩目。
T
【她经济】由于女性对消费的推崇,推动经济的效果很明显,所以称之为“她经济”。
【图书漂移】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书友将自己不再阅读的图书贴上特定标签,投放到公园、茶馆、商场等公共场所,其他人便可“偶遇”自己感兴趣的书,阅读完毕再将其送回原处。
【托业】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国际交流英语测评)。是针对在国际工作环境中使用英语交流的人们的英语能力的测评。
W
【文化低保】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提出的概念,指构建为最广大的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最低文化生活保障线”。
【网络晒衣族】女生把自己的宝贝衣服拍下来挂到网上,也有的是穿好衣服,拍自己,显示自己的搭配衣服技巧。
X
【学术超男】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迅速走红,媒体和网络中将他称为“学术超男”,后推广到其他经常出没媒体的男学者。
Y
【医闹】专门找一些发生医疗纠纷和可能发生医疗事故的人,然后采取扰乱医院就诊次序的方式向医院索取高额赔偿,事成后与当事人分红。清朝就有此类人,称“光棍”或者“讼棍”,一旦发现会被判流放或者徒刑。
Z
【砸票】买大量手机号给自己或者自己的偶像大量投票。
【择校税】国家税务总局下发通知,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收费以及学校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赞助费、择校费等超过规定范围的收入,须缴纳营业税。这被民间称为“择校税”。
【作弊克】反作弊专业器材,能够发现不易察觉的耳机等作弊用的通讯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