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二世 扭转利比亚?
卡正放松先前“人权和政改不在议事日程内”的禁令,但利比亚的政改之路仍任重道远
于英红
自1977年卡扎菲用《人民权力宣言》取代1969年临时宪法以来,这个北非国家靠着他的“第三世界”理论已过了近四十年。
不但美国总统里根送了他“疯狗”的绰号,阿拉伯盟友——埃及总统萨达特也称他为“利比亚来的疯子”。
但在8月20日,卡扎菲之子——赛义夫·卡扎菲提出了他所规划的新宪法大纲。西方媒体认为:此举意味着已在外交领域对父亲成功改造的赛义夫,要着手让父亲在政治领域走向文明开化。埃及《中东报》评论家萨利赫评论说:“善于豪言壮语的卡扎菲,已彻底背弃了他的原则和信念。”
从输出革命到务实外交
和大袍披身、住帐篷喝骆驼奶的父亲迥然不同,作为阿拉伯新生代的政治家,年仅34岁的赛义夫头发修剪整齐、衣着考究,说起话来简洁而有条理,和其父天马行空的语言风格差异很大。他曾赴奥地利留学,会说英语、德语和法语,还在赫赫有名的伦敦经济学院攻读政府管理专业的博士学位。
海外多年的学习经历,使他深谙利益至上的西方国际关系规则,他一改其父输出革命、统一阿拉伯世界的理想主义论调,变得更加务实。1992年联合国安理会作出对利封锁决议后,占出口总额95%以上的石油出口受阻,8年间财政损失高达300多亿美元,经济形势每况愈下,民众多有怨言。海外流亡的反对派趁机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反卡扎菲浪潮。
赛义夫认为要化解危机,利美复交、融入国际社会是唯一的选择。但利美交恶已久,利比亚参与制造的恐怖事件让国际社会心存芥蒂,要赢回信任,利比亚必须要拿出诚意。赛义夫说,“换取和平可不是免费的。”
2000年,赛义夫出面斡旋、解救了困在菲律宾霍洛岛上的6名人质;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利比亚主动向美国示好,支持其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事。但美国对利比亚释放的善意保持沉默。
为此,赛义夫通过其任职的卡扎菲慈善基金会,忍痛为其恐怖主义所造下的罪孽买单。利比亚除了官方公开承认对空难负责,还为两起空难中的受害者家庭支付了将近29亿美元,包括1988年在苏格兰的洛克比上空引爆的一架泛美喷气式飞机,和1989年在尼日尔上空引爆的一架法国客机。利比亚还帮助美国追捕基地组织成员以及进行核武器秘密交易的黑市商人。
但卡扎菲多年投资几十亿美元的核计划仍让美国心存狐疑。赛义夫说:“研发核武器原本是为了国家安全,如果它不能给我们带来安全,反倒置我们于危险境地,要它还有什么意义?”2003年底,利比亚宣布放弃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发。
利比亚的大手笔,终于软化了美国的态度。2004年4月,美国放宽了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6月,美利复交,但停留在联络处的级别上。2006年5月,美国全面恢复同利比亚的外交关系,重新开放驻的黎波里使馆,并为利比亚摘掉“流氓政权”的帽子。
“直接民主”模式与宪法
利比亚被迅速招安,外界一直怀疑是卡扎菲唯恐成为第二个萨达姆才“出此下策”。
从今年年初,卡扎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利比亚”论坛中与西方知名政治理论家探讨民主,到赛义夫最新推出的新宪法大纲,卡扎菲正悄悄放松先前“人权和政治改革不在议事日程之内”的禁令。但从新大纲看,利比亚的政治改革之路仍任重道远。
赛义夫强调,在宪法中必须达成一致的“底线”是伊斯兰教教法的适用、国家安全与稳定、国土完整及其父卡扎菲的地位问题,此外要确保中央银行、最高法院、媒体以及民间组织的独立性。
赛义夫支持其父建立的“直接民主”模式,而实际上这个国家的民主制度是在空转。1977年卡扎菲通过《人民权力宣言》,取消各级政府,代之以各级人民委员会,确立了直接民主模式。30年来这个国家没有宪法、没有选举,更没有政治自由,政治异见分子遭到残酷镇压,部队不经检控就能将犯人长期羁押。
而卡扎菲也一直使用着“上校”这个政变前的军衔或者“领导人”这种模糊称呼,借此可以避开法律的约束,也不用定期参加选举。
赛义夫强调要保持媒体的独立性,比卡扎菲的堵嘴令固然动听得多,但在利比亚,街上到处悬挂卡扎菲画像,国人却不愿提及他的名字,莫谈政事成为共识。萨达姆被捉后,的黎波里大街上曾悄然出现标语——“今日的萨达姆就是明天的卡扎菲”,但很快就被警察和军队撕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