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滕兴才
左手拿着毛巾,右手不停地挥动红色小旗,不时吹响挂在胸前的哨子,57岁的交通协管员赵雪芹站在十字路口的西北角,随着红绿灯的变化,左右忙碌着,汗如雨下。“今天天气预报说30度,不算太热,可我太胖了。
”身高160厘米、体重160斤的赵雪芹,确实太胖了。
3年前,刚从北京探矿厂下岗时,赵雪芹没有这么胖。“下岗在家1个月,吃不好,睡不香,居然还长了20多斤肉。”赵雪芹现在想想都觉得奇怪,“街道上一个老中医告诉我,这是因为我心里着急,导致新陈代谢紊乱引起的。”当时的赵雪芹确实心急如焚,靠她一个人每月700多元的下岗工资,根本养活不了一家四口人:70多岁的老父亲、当时正在读大学的儿子和读高中的女儿,还有她自己。“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年龄又大了,找了1个多月工作都没人要。”说起3年前的困境,赵雪芹眉头紧锁,“可是,老人的医药费、儿女们的学费、生活费,都要我管。不到半年,下岗时的安置费就快用光了。”
2005年春节刚过,北京市通州区中仓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就把好消息带给了赵雪芹:交通队要从下岗职工中招聘一批交通协管员,一个月500元,还发两套衣服。“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心情,就觉得像是自行车坏在半路上,又突然看到个修车的。”半个月的培训以后,赵雪芹成了一名正式的交通协管员。从那以后,两年多来,赵雪芹一直在这个路口协管交通。这个路口有5个交通协管员,他们都是通过街道办事处或村委员联系,得到这份工作的。
当记者告诉赵雪芹,《就业促进法》将帮助下岗等就业困难人员获得就业援助的时候,她一边忙着拦住一名骑自行车逆行的小伙子,一边回头说:“这多好啊,我不就是靠着大家帮助,才有了新工作嘛!”
就在赵雪芹负责的十字路口的东北角,48岁的停车场管理员许伦义却有些“不满”。他也是下岗工人,两年前得到了这个停车场管理员的位置。“当时瘫痪在床的老父亲还在世,我没法到南方去打工,街道看我生活困难,就给我争取了这个停车场管理员的职位。当时真的很高兴,也很满足。”许伦义趁没有车进出的空闲告诉记者,“可是,现在我有点不满足,我想凭一技之长吃饭。”原来,许伦义是从一家集体办的玻璃工艺制品厂下岗的,“烧制玻璃制品需要配料,那可是个技术活儿,我可是有一手配料绝活儿的。去年,老父亲去世了,听说南方有不少生产出口玻璃工艺制品的工厂,正需要我这样的配料师傅。我真想去多挣些钱,可是没有熟人介绍,又怕就这么去南方,万一找不到这样的厂子,怎么办?”
当得知《就业促进法》中规定政府有责任进行职业介绍、提供供求信息时,许伦义轻轻叩响手指关节说:“那我得去问问。”
本报北京8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