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刚本报记者鲜荣文/图一幢集群而建的民居呈“品”字状分布,组成“品”字的每个“口”都是一座密封式四合院。时光流转、岁月远逝,虽然照壁只留下残角,但残存的雕梁画栋和至今依然透出古朴端庄的满脊青瓦,仍可想见当年大院的不凡气度。
门楣上高悬一方硕大牌匾,匾上“祥开甲第”四个大字苍劲古朴,落款为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里就是位于米易县白马镇挂榜村五组的攀西古民居建筑———何家大院。
大院的发现
发现何家大院颇为“喜剧”。一天,米易县几个有点来头的文化人到此做客,一下就被大院的古色古香所吸引,几经考证得出结论:这座大院是米易少有的清代建筑。由此,何家大院方被外界所知。
推开厚重的双扇木质大门,过道上,左右各有福寿壁画,精美细腻,显出当年大户人家的气派。何氏第七代孙何方亮说,何家大院为清朝建筑,距今已170年历史。何氏祖先世居福建省汀洲府(现龙岩市境内)。后有一名为何全举的先人,只身一人,十几岁时来到米易,从此落地生根,代代相传。
何氏第四代后人进入国子监学习,二子何开桂、三子何开荣,均取得功名,被清道光皇帝赐予蓝翎正五品官职。何家二子取得功名后,即大兴土木,修建了占地约六亩的何家大院,大院建筑雕花镶麟,极为气派。大门外建有高大的照壁,照壁前是宽阔的草坪。房侧屋后栽上了槐树、柏香树、蚊子树,距大院西不足百米处有溪水流过。
何家大院建筑构架雄伟,呈对称布置。大门、二门、影壁、过道,正房、耳房、厢房、杂房、磨房、擂米房、厨房,各房别具一格,有方形、花形、多边形、多角形、雕刻形。原正堂屋顶有对称飞禽走兽,瓦当上还有吉祥、长乐、盖寿图案,富有典型的攀西民居特色。
大院四周有不少文脉古迹和奇景。与何家大院遥遥相望的龙潭溶洞,被人喻为“攀西第一洞”;不远处还有“攀西第一楼”望月楼,其设计奇特、构思巧妙、为省内清真寺建筑所少有,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令人吃惊的是,何家大院附近居然还有神秘失踪的古邛人的墓葬———大石墓。
雷削子的传说
在何家坝,过去人们常会在灶台上发现一个拇指大小铁器类东西,当地人给它取名为雷削子。传说有人作了孽,老天爷就会刮狂风、降暴雨、打炸雷,让人心存敬畏,倘若置之不理,就会抛下雷削子,预示将有灾难降临。
雷削子的另一个传说与生活贴近了许多。产妇遇到难产,把雷削子在火中烧红,放在碗里,然后倾水入碗,产妇喝下,孩子就会顺生。因此,何家及这里不少人家都会将雷削子捡拾回去,以备所需。
1987年,这里偶然被发现为古人生活遗址后,专家们证实了雷削子并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古邛人精心制造,用于生产生活的一种简陋工具。既然是古邛人的遗物,何家坝的居民就把雷削子当成了“宝贝”,坝上人家不再将其放在显眼的灶台上,而是收藏起来,秘不示人。从此,坝上很少有人见到雷削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