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收购道琼斯与默多克的中国方略(图)

6月4日,美国新闻集团总裁默多克(中)表示,他与拥有道琼斯公司控股权的班克罗夫特家族代表进行了“建设性”的会面,并再次重申,新闻集团对道琼斯公司的并购不会损害《华尔街日报》的办报独立性。与班氏家族关系密切的一位知情人士称,双方就保持新闻独立公正性的公司架构交换了意见,但没有讨论收购价问题,双方也没有设定下次会谈的时间。新华社发

    6月4日,美国新闻集团总裁默多克(中)表示,他与拥有道琼斯公司控股权的班克罗夫特家族代表进行了“建设性”的会面,并再次重申,新闻集团对道琼斯公司的并购不会损害《华尔街日报》的办报独立性。与班氏家族关系密切的一位知情人士称,双方就保持新闻独立公正性的公司架构交换了意见,但没有讨论收购价问题,双方也没有设定下次会谈的时间。新华社发


  媒体大亨默多克与华裔妻子邓文迪。
媒体大亨默多克与华裔妻子邓文迪。

  2007年3月29日,媒体大亨、大名鼎鼎的新闻集团老板默多克与同样大名鼎鼎的道琼斯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赞尼诺共进了一次早餐。这次早餐当时没有引起任何媒体的注意,但是接着发生的事情证明:这决不是一次普通的早餐,而是默多克意在收购道琼斯的一次“鸿门宴”。

  7月31日,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案终成定局,双方在当天的董事会上就达成协议一事进行确认,并将在最早于9月召开的道琼斯股东大会上做出正式决定。

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出价50亿美元,收购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的世界一流商业财经信息提供商——道琼斯公司。熟悉并购双方背景的人都知道,道琼斯的理念是“自由的人民,自由的市场”;《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也一贯支持自由市场和民主;而默多克在一些人的眼里,则是一位保守的、试图影响媒体独立性的、与世界各地当政者配合默契的传媒大亨。媒体分析人士试图从这一收购案的背后,窥见默多克媒体帝国全球扩张的新策略。

  为新闻集团提供更多“弹药”

  在这起“一波三折”的收购案中,许多人感兴趣的是:一向看好数据业务的新闻集团,为什么转而对以《华尔街日报》等纸媒为龙头的道琼斯发生了兴趣?收购案对《华尔街日报》来说,到底是机遇还是灾难?要回答这一切,就需要从新闻集团的媒体扩张战略说起。

  虽然新闻集团看似无所不包,但在全球化时代,新闻集团则有一个令人遗憾的缺项,那就是缺少一张《华尔街日报》那样魅力独具的财经大报。据说默多克本人十分喜爱该报的评论版,平时阅读都是“一页一页仔细看的”。在最近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默多克称《华尔街日报》是“美国最伟大的报纸、亚洲最伟大的报纸之一”。他还暗示,该报的潜力未得到发挥,“因此需要加入规模更大的集团以推动其发展”。

  另外,整个道琼斯公司也正在成功地向电子信息时代转型,这与默多克近年来极端重视数字媒体的策略也不谋而合。收购道琼斯,也就意味着其遍布全球的商业信息网络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新闻集团提供“源头活水”。

  长期对道琼斯进行跟踪研究的亚洲媒体合伙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维韦克·库托对此洞若观火,他直言道琼斯交易拉开了一场持久战的序幕。7月23日,他在英国《卫报》发表《<华尔街日报>是默多克进入亚洲的入口》一文称,收购道琼斯不仅仅出于默多克对《华尔街日报》的喜爱,“默多克可不是为了明年的发展竞购道琼斯,收购会给新闻集团的电视频道‘福克斯新闻’提供更多‘弹药’”。默多克此前也公开表示,希望筹备中的福克斯频道能够使用《华尔街日报》的品牌。

  《华尔街日报》会变质吗

  那么,作为“随嫁”默多克的“大家闺秀”《华尔街日报》,是否会因此而变质呢?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担心。有分析人士称,默多克旗下新闻集团以右倾闻名、被指偏向共和党,默多克亦不讳言要抗衡传媒的“自由化倾向”。《华尔街日报》评论版的政治立场本来就倾向保守,因此有人担心默多克入主道琼斯后,该报言论将更趋保守。许多人根据默多克过去插手媒体的记录,预测了《华尔街日报》自由精神的死亡。七位《华尔街日报》驻北京记者也写信呼吁不要将该报出售给新闻集团,理由是控股道琼斯的班克罗夫特家族与默多克的新闻理念相左。他们称默多克“为了增进其在华商业利益而作出编辑决定,由来已久,证据充分”。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也认为默多克的收购会使该报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毁于一旦。

  还有人由此联想到默多克的中国妻子。因为新闻集团旗下的《泰晤士报》总编辑罗伯特·汤姆森的妻子也是中国人,他曾公开为该报的中国新闻辩护。对于这一担心,新闻集团高管公开表示:对于新闻集团而言,中国在其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小——小到该公司根本不会考虑为此牺牲其新闻诚信。

  为了防止百年大报《华尔街日报》可能在新闻集团收购后变质,新闻集团和道琼斯就成立一个由五名成员组成的特别委员会的编辑协议达成一致。他们期望该委员会能确保道琼斯出版物和服务的新闻真实性。但马上就有人举出反例说,默多克1981年在收购《泰晤士报》及《星期日泰晤士报》后,也成立过一个独立委员会,号称“保障编辑自主免受干预”。但不足一年,新闻集团便炒掉该报总编辑埃文斯。看来,默多克已经遭遇了“诚信危机”,一举一动都有人挑毛病。但赞尼诺却对《华尔街日报》在未来能继续保持独立性十分自信:“没有人能让我们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令人关注的是,近来默多克和新闻集团开始高调反驳外界的“恶评”。今年5月,默多克在纽约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针对两个最常被提及的他插手编辑事务的事例进行了反驳。

  2003年2月11日,中国的《经济观察报》刊登了一篇对《泰晤士报》总编辑罗伯特·汤姆森的专访,他对默多克的评价则是:“他爱报纸,他对此充满了感情……他扩展了(新闻工作者的)手法,扩展了(新闻)传统……他没有对我说应该做这个、应该做那个,他只是表现出了他对新闻的热爱。”“在这个国家,人们不相信我说的话,人们总说‘噢,他一定要干涉你了’、‘噢,他一定要对你指手画脚了’,但真正的事实是,他以前没有、现在也没有这么做过。但是,因为人们对他有太多误解,人们对他怀有成见的部分原因是他是一个外来者,所以不管你对人们说什么,都没人相信你。”

  道琼斯前首席执行官彼得·卡恩则认为,默多克是道琼斯一个最好的买家,他至少热爱报纸行业,或许还会对《华尔街日报》和道琼斯投资;再说,对于这样一个几经周折才获得的战利品,默多克似乎也不想让其受到损伤。对于别人的担心和责难,默多克本人也曾这样反问道:“我为什么要为一件事花50亿美元,难道只是为了破坏它?”

  那么,《华尔街日报》在默多克的掌控下,面临的到底是机遇还是灾难?也许现在下任何带有倾向性的结论都有些武断。面对众人的质询和“高贵得让人脱帽致敬”的《华尔街日报》,默多克也许会重新定位他与旗下媒体的关系。

  默多克进入亚洲的入口?

  “要理解默多克收购策略的真正动机,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东方。”2007年7月23日,英国《卫报》发表文章《<华尔街日报>是默多克进入亚洲的入口》,开宗明义地发表这样的高见。其实,直接将道琼斯收购案与亚洲和中国联系起来的分析家不在少数。

  默多克从弱冠之年接手澳大利亚一家小报一路走来,“穿越各个大陆,整个世界都成了他的商业舞台”。他的传媒帝国扩张路线从澳大利亚到欧洲再到美国,最后将落脚点定在亚洲。这里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财经新闻的需求呈几何基数增长,因此成为默多克晚年苦心经营的一片热土,而道琼斯的财经信息资源优势,恰恰迎合了默多克传媒帝国向亚洲扩张的需要。

  2007年6月下旬,世界最大的专业服务机构普华永道发布的《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2007~2011年展望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内亚太地区传媒业的增长速度将领先全球。“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我们会看到很多传媒巨头进军亚太市场。”普华永道亚太区娱乐及媒体负责人进一步认为:“财经新闻在整个亚太区都是新闻业的推动力。”普华永道的这番分析,作为默多克矢志不移进军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的注脚是再也恰当不过的了。在亚洲,虽然印度因传媒和娱乐业综合年度增幅高于中国而成为新闻集团投资的重点,但是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增长的媒体市场需要,将中国作为下一步的投资重点国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纽约时报》2007年6月26日以《默多克的在华交易:纯属商业和私人性质》为题,详细报道了默多克多年来在中国市场投入的心力。报道的第一句话就如此评价道:“许多大公司在过去的20年里,都曾试图寻找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但很少能像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那样,对中国市场是如此热切和愈挫愈奋。”这篇报道分析说:“中国对新闻集团来说,并不是一个非有不可的市场,因为该集团在中国的营业收入只占整个公司的一小部分,约为680亿美元,但默多克花了15年的时间来推动成立卫星电视网,好涵盖世界每个主要市场,其中就包括中国。”从现时赢利的角度来说,这一分析与新闻集团的内部认识完全一致。

  中国方略的底牌

  那么,默多克为什么对中国的投资决心如此坚定不移呢?2003年10月,默多克在中国的一次讲话清楚地透露了他的中国方略底牌。默多克认为:“中国具有成为一个新的全球性媒体和娱乐中心的潜力。”“中国的大城市也可以做到像好莱坞和伦敦那样成为国际创造力的集聚中心,并成为本国的显著象征。”他将美英发达国家和中国的情况作一对比,认为,“美国和英国传媒业所设立的高标准仅仅是个开始。如果这些国家是传媒受惠者中闪光的实例,那么中国的未来将会更为光明”。“中国比任何其他先行的国家更有可能成功地发展它的媒体产业。”也就是说,对于善于寻找机会和迎接挑战的默多克来说,中国传媒市场这块外表坚硬却芬芳诱人的大蛋糕在他的心目中魅力独具,已成为他志在必得的“生日礼物”。

  回顾默多克进军中国传媒市场的22年风雨历程,可以发现,从1985年默多克以旅游者的身份来华访问,促成了新闻集团与中国的第一次合作开始至今,默多克在中国媒体市场的表现可谓愈挫愈奋。

  由于中国传播政策的限制、无形的产业壁垒以及与合作方存在理念分歧等缘故,虽然新闻集团频频出手和借力发力,但是默多克在中国传媒市场上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用“进三步、退两步”来形容。

  比如,1996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与今日亚洲有限公司联手开办凤凰卫视,希望借凤凰卫视打入中国内地市场。但是由于没有达到预期目的,2006年6月,新闻集团向中移动售出凤凰卫视19.9%的股权,从而降为凤凰卫视的第三大股东。

  2004年11月,新闻集团与青海卫视及中国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等几家单位组建合资公司,负责青海卫视的广告经营。2005年元旦开始,星空传媒制作的“星空舞状元”、“校园疯神榜”、“桑兰2008”等节目相继播出。但是,仅仅八个月后,这种试图通过青海卫视扩大收视范围的举措被国家广电总局叫停,合作戛然而止。2005年9月16日,默多克在纽约的一次会议上承认,新闻集团在中国发展业务的尝试“碰壁”。

  2005年11月,新闻集团以1.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它在中国网通所持的股份,并退出网通董事会。

  诚如默多克的儿子詹姆斯·默多克所说:“新闻集团的任何投资都是追求商业回报的,但在目前的中国,包括星空传媒在内的传媒集团眼光必须放长远一些。”既然媒体投资属于“长线投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谁又能说默多克的这些努力会付诸东流呢?

  如果说默多克对中国的前几波的冲击带有悲壮色彩的话,那么这次他挟《华尔街日报》卷土重来,是否会发生新的变数呢?有美国学者认为:“《华尔街日报》是否因为易主就能成为默多克打开中国媒体市场的一个窗口,这不仅取决于谁是该报的老板,更取决于中国市场内部的文化、政策导向,由此决定默多克在中国的发展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的确,这个“方程”之所以一时难以求解,是因为中国的媒体投资政策是一个难以预料的“变数”;而默多克则是一个“常数”——他会继续“咬定青山不放松”,愈战愈勇,直到在中国传媒市场实现其全球传媒帝国的辉煌梦想。(王君超)(来源:世界知识)

(责任编辑:黄芳)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默多克 | 福克斯 | 罗伯特 | 尼诺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