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古籍摸家底,武则天诏书现存南华寺
私人收藏可免费寄存省图书馆
本报记者 郭珊
从2007年到2010年,我国将迎来首次全国范围内的古籍普查工作。预计今年年底,我国将公布第一批使用新分级标准后出台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命名第一批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据了解,有关部门还将推荐部分古代典籍的标准版本,如《论语》、《孔子》、《二十四史》等,今后除非关于该古籍有重大新材料发现,否则出版机构将不再出版新版本,以减少重复出版,改变过去“版本多如牛毛、内容大同小异”的局面。
目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入选57家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单位名单。按照国家文化部要求,各省将成立古籍普查保护分中心,广东省分中心挂靠在省图书馆。昨日,记者走访了这两家省内居于龙头地位的古籍收藏保护机构,采访了相关专家,为读者展现我省古籍保护的现状及困惑。
特事特办:广东民国文献登上保护名单
目前存世古籍到底有多少?据悉,上世纪80年代起出版的《中国古籍善本目录》中载有各类古籍57500多种,但由于多是卡片式辑录,专家无法作出明确的版本鉴定。据有关部门初步估计,全国现存古籍品种数量在16万到18万种之间,超过3000万册,其中珍稀善本古籍约250万册,几乎是其他类型文物数量的总和。大部分古籍文献收藏于图书馆、博物馆等文保单位和科研机构。
据悉,此次全国古籍普查对象为我国汉文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载体以纸质为主,其他特种文献,如甲骨、简牍、帛书、金石拓片、舆图等暂不列入这次普查范围。普查的主要内容则包括古籍基本信息、破损和保存状况等。
根据有关部门的定义,所谓“古籍”是指编纂、写印于1912年以前的书籍。而省图书馆馆长李昭淳告诉记者,此次普查中广东将打破“民国元年之前”这一时间界线,将民国文献也纳入调查和保护的范围。而广东之所以“特事特办”,主要是考虑到广东地区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不利于收藏,纸张酸性程度高、容易脆化的民国文献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文献几乎一碰就碎。而由于广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历史渊源,民国文献的数量又相当可观,因此亟待抢救。
保护力度:在建全国最大古籍特藏书库
记者了解到,目前省图书馆和中大图书馆古籍藏量都在40万册上下,两者的总和,据估计占到全省古籍总量的70%。目前,省图书馆改扩建工程仍在进行之中,部分古籍打包后存放于大学城,另有部分善本仍藏于文明路主馆。而新馆中最吸引人的便是地下三层,深14.6米、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的“珍品库”,届时该馆所有古籍善本以及民国时期的平装书将全部入藏。而这个地下“珍品库”建成后也将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古籍特藏书库。
中大图书馆副馆长林明指出,古籍保护最重要的是让文献“静养”,减少对原册、母本的接触。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缩微胶卷拍摄、数字化、影印出版等方式,对古籍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转移保存和开发利用,“正如明代翻刻宋代的书一样,是一种再生性保护。”据悉,两馆近年来特别注意古籍文献的数字化转换和整理出版工作。省图书馆就有100万缩微胶片接近完成数字化转换,中山大学图书馆也将把从外部购买的和本馆藏品的数字化内容上网,方便读者共享。
今年我省根据两馆存本出版的《清代稿钞本》(第一辑)引起学界轰动,该项目为建国以来广东规模最大的清代珍稀稿本、钞本出版工程,也是国家清史修纂工程规模最大的地方藏文献发掘、抢救、整理出版项目。李昭淳馆长表示,随着年底《广州大典》的出版,广东在全国古籍整理出版方面的领先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确立。
民间藏品:私人收藏可免费寄存图书馆
广东民间私人古籍收藏的“家底”有多雄厚?目前似乎没人说得清楚。据《重修曹溪通志》记载,著名“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南华寺藏有包括公元696年武则天赐给六祖慧能的诏书,以及1312年元仁宗皇庆圣旨、1445年明英宗圣旨等在内的历代圣旨原件。
中大图书馆副馆长林明表示,这次普查他最为关心的事情是散落民间的“宝贝”有多少?能否得到妥善安置?记者获悉,省图书馆和中大图书馆一直在不断改善硬件保护条件,如安装中央空调、红外监控、采用气体灭火等。记者在现场看到,中大图书馆有一部冷冻杀虫仪器,其内部温度可降到零下40度甚至更低,而省图书馆有一台体积达5立方米的真空杀虫机,这些条件普通收藏机构和个人难以具备。
有专家担心有私人藏书家出于种种顾虑不愿配合普查而刻意隐瞒收藏情况。李昭淳馆长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藏书家担忧藏品登记造册之后会失去所有权,而隐藏不报又容易使这些古籍文献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因此他向记者透露,中山图书馆正探索建立一种新的“寄存”机制,在保障收藏机构和个人对古籍文献的所有权前提下,无偿代为保管,藏品所有者可随时取出转赠或拍卖,寄存期间这些古籍文献又能用于资源共享。李昭淳还表示,获得国家登记就是一种身价,是无形资产的增值。
图:
中大图书馆副馆长林明展示馆内珍藏的《唐人写经》。 马广宇 摄
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旧善本库一角。
中大收藏的古籍《剪灯新话》修复前和修复后。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唐人写经》一卷被虫蛀后亟待修复。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