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中国青年报

全国十大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二)(组图)

  A06王志鑫

  王志鑫,男,25岁,贵州省毕节市大新桥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2006年12月中旬,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贵州分库的王志鑫与浙江一个身患白血病的15岁男孩的HLA(人类细胞组织相溶性抗原)初配成功。2007年2月的一天,贵州红十字会辗转找到王志鑫,问他愿不愿意进行第二次配型。王志鑫当即表示:我随时都可以去进行配型。贵州红十字会要他到毕节地区红十字医院再采集一次血样,送去北京作高分辨检测。
这时,有人问他:“你去捐造血干细胞可以得好多钱?”王志鑫说:“我家虽然不富裕,但是要用造血干细胞去卖钱,我认为无疑是出卖自己的身体,谈到钱我就不捐了。我的想法就是想用我的造血干细胞让白血病患者多一些生存的希望,这是平凡人与平凡人之间的一种相互帮助,爱心比金钱更重要。”2007年5月30日,王志鑫接到赴浙江捐献的通知后,十分感慨。在茫茫人海中,非血缘关系的HLA相合率是几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在较为罕见的HLA型中,相合的几率只有几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能与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HLA配型成功,他觉得这是一种缘分,是一种幸运。

  媒体知道王志鑫将赴浙捐献造血干细胞事情后,便和他取得了联系,准备采访他,他拒绝了。他说:我不想张扬,只想安静地去安静地回来。

  6月8日,王志鑫开始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各项检查。经过三天的动员剂体内动员,他于6月11日和12日两次采集造血干细胞220毫升,直接送到了浙江,为患者送去了福音,送去了延续生命的希望。

  王志鑫说,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伸出双手,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白血病人或者其他有困难的人,他们就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人与人之间将更加和睦,社会将更加和谐。

  2007年,王志鑫荣获国家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荣誉证书和贵州省红十字会荣誉会员证书。

  A07王贵武

王贵武,男,48岁,民建会员,天津银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也许是世界上母亲最多的人,除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还认养了10位抗洪烈士的母亲,并且十年如一日帮助照料她们的生活。

  1998年,在抗洪抢险斗争中,空军某高炮团10位战士英勇牺牲。曾经也是一名空军战士的王贵武深为战友的英雄事迹感动,他走遍4个省,千里寻亲找到烈士们的家乡,认养了10位母亲,并当即为10位母亲分别购买了终身养老保险,承诺要替烈士为母亲尽孝。

  王贵武认养母亲后,特意为每家安装了电话。他说,我要时时让母亲们感到,我就在他们身边。从此,他经常打电话向母亲们嘘寒问暖,哪位母亲过生日,他都寄去生日礼金和慰问信,每年春节,王贵武都陪着母亲们一起过年。10年来,10位母亲和王贵武结下了深厚的母子情。

  1999年,王贵武看到烈士梁力家的房子太挤,就出资买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三室一厅,还出资12万元帮助4位母亲家里建起了新房,了却了不让母亲们住着危房进入新世纪的心愿。母亲们有了难处也总是第一个想到王贵武,对于母亲们托办的每一件事,他都尽心尽力。烈士马斐的母亲找到他,希望帮助马斐的姐姐找份工作。他四处奔走千方百计想办法,直到母亲满意。烈士丁云峰的一位亲属没有工作,他主动把其安排到自己的公司上班。

  2004年和2007年,他先后两次把烈士的父母们接到天津,带他们在北京、天津游览,并为他们检查了身体。2006年夏天,烈士高建成的母亲病了,王贵武听说后马上赶去看望老人。当看到老人躺在床上,满身是汗时,立即给她安了空调。

  整整10年,王贵武为10位烈士母亲办好事、办实事从来没有间断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对我亲娘是嘛样,对这10位母亲也是嘛样”。对王贵武助人为乐,照顾烈士母亲的义举,解放军空军政治部给予高度肯定,并授予他“拥军一颗丹心,优属满腔深情”的锦旗。1998年至2004年间,他的事迹曾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天津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

  2000年,王贵武被授予天津市双拥工作模范个人称号,2007年被天津市委、天津警备区向全国双拥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

  A08邓菊梅

  邓菊梅,女,53岁,中共党员,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文艺路街道环南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邓菊梅1990年下岗后,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自办防盗门厂,安置40多名下岗职工,企业越办越红火。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她不忘回报社会,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大家推选她为居委会主任后,她一心扑在社区工作和为群众办好事上,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拿出自家5万元资金清理了社区内几百吨垃圾,代缴了拖欠的水电费,又拿出7万元资金免费建起了15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室。她关爱弱势群体,关心、帮助、感化“两劳”释放人员,先后为30多名释放人员安排就业,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她至今还资助着5位孤寡老人,3位残疾人,用诚心、爱心、宽容来营造和谐社区,使社区的社会治安、环境面貌、人际关系、文化生活等发生了显著变化,环南路社区被评为“全国先进社区”。

  多年来,她一直照顾着社区80多岁的老党员高秀珍老人,经常为老人打扫卫生,拆洗被褥;逢年过节,给老人送去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老人生病时,邓菊梅给老人喂药打针,细心照顾,让高老太及家人深受感动。白雪云老人有一天半夜突患急病住院,医院让先交5000元,其儿子当时只有3000元,邓菊梅知道此事后,及时拿出2000元,先让老人住院。老人出院后,她每天为老人做饭,梳洗,细心照料,老人想吃啥,她就给老人做啥。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恢复了健康。老人高兴地见人就说,我多亏了菊梅娃了,她真比我亲闺女还亲。社区残疾人马自力患脑瘫,张梦林患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生活困难,她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千方百计资助他们,给他们送钱送物,排忧解难;他为马自力家办了售奶的小摊,使其走出困境,增加家庭收入;为张梦林联系上西安市交警一大队,结成帮扶对子,使他树立起生活下去的勇气。所有这些都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她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自筹资金,克服困难,带领班子成员,建成了“邓菊梅就业服务中心”,为下岗失业人员排忧解难。

  2002年,邓菊梅当选为中共十六大代表,2005年4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7年3月荣获全国十大女杰提名奖。

  A09 白珍

  白珍,女,藏族,中共党员,59岁,1970年参加工作,现任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策门林居委会党支部书记。

  白珍自担任基层干部之日起,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以居委会为家,以团结带领居民奔向小康之路为己任,集中精力抓居委会工作,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她发现由于社区居民大都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工作,社区没有幼儿园,孩子的教育成了家长的心病,于是她在社区内创办了一所“团结幼儿园”。为改善幼儿园教学条件,她共计筹集资金48万元,先后改建、扩建幼儿园两次。为了带领居民群众走上致富之路,1975年白珍组织15名妇女,拿着借来的1500元资金,开办了团结饭馆,经过大家几年的共同努力,截至2004年,团结饭馆从开馆之年的1500元发展到拥有流动资金36万元、固定资产60多万元。

  白珍热情资助困难学生上学。从1996年开始先后承担了本社区6名贫困学生的全部费用,至今共计资助4万多元。去年贫困学生巴桑卓玛考取北京某大学,因无力承担学费,准备弃学,白珍得知后,主动承担巴桑卓玛每年万余元的费用,为巴桑卓玛继续上学读书成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002年7月,白珍把孤儿旺堆送到江苏省无锡市光华学校,居委会每月寄去生活费及暑假返藏的路费。

  她热情关心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体。每逢过年过节,白珍都动员居委会干部和企业为困难群众捐款,为贫困户和敬老院、孤儿院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为了解决社区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白珍把20名无业人员安排在居委会综合治理工作岗位,同时还想方设法与企事业单位联系,解决10名无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在白珍的带领下,短短几年,策门林社区居委会各项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和变化。2006年社区居民人均收入达5205元,住进新房的居民户达80%%以上,电视、冰箱等进入了绝大部分居民家庭,不少居民购买了家用小型汽车。如今,策门林社区居委会处处洋溢着平安、和谐、文明、富裕的新气象。居委会现有文明大院7个,文明街1条,文明商店2个,文明家庭38个。居委会曾被评为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白珍自己也获得全国少生快富模范家庭,全国妇联先进个人以及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先进工作者,巾帼建功,优秀共产党员,扶贫先进工作者,妇女儿童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A10 丛飞

丛飞,男,中共党员,生前为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

  丛飞是我国著名歌唱家郭颂先生的关门弟子,一直刻苦钻研小品、哑剧、口技、魔术、模仿等方面的技艺。刚到深圳的时候,他做过搬运工、洗碗工。曾经因为累得浑身发抖,晕倒在草地上,那时候就给自己改名叫“丛飞”,意思就是从草丛中起飞。难忘的经历,使丛飞特别同情弱者,对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他总想尽力去帮助。1994年,丛飞到四川成都参加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身上全部现金2400元放进了捐款箱。这件事使他体会到,自己也有能力改变那些穷孩子的命运。从此他立下誓言:要尽自己所能扶危济困,向社会奉献爱心!

  丛飞回到深圳就加入了深圳义工联成为一名义工,经常进行公益演出活动,先后20多次到贵州、湖南、四川、山东等地贫困山区举行慈善义演,为失学儿童筹集学费。每到一地,丛飞都要认领资助当地几个贫困学生,从1995年到身患癌症住院的前一年,丛飞资助的孩子已经有178名。丛飞本可以过上富裕的日子,但丛飞的家只有58平方米,非常俭朴。有时为了及时给山区的孩子们交学费,丛飞还向一些朋友借钱,前后共欠下了17万元的债务。2005年5月,丛飞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就在这生死攸关的半年里,丛飞坚持参加各类慈善义演65场,捐款数万元。累计下来,丛飞的义工服务时间3600多个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捐款金额超过300万元。受丛飞资助的贵州省织金县中学生王维珊在写给丛飞的信中说:“我从来不知道伟大可以这样具体,感动可以这样彻底,人生可以活得这样博大无私。”

  丛飞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很好地回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普通市民应该如何发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一个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弘扬时代精神,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如何做到德艺双馨、为人师表,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如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重大课题。丛飞精神是时代的强音,丛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实践者、传播者,他用火红的青春和诚挚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扶困助残、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折射出对人生、对理想、对事业的忘我追求。

  丛飞荣获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深圳市五星级义工、深圳市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首届深圳百名优秀义工、深圳市最具爱心人物等荣誉称号。

  A11孙茂芳

  孙茂芳,男,65岁,中共党员,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现离休。

  孙茂芳,人称“京城的活雷锋”。他四十年如一日,学雷锋,做好事,像儿子对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5位孤寡老人和8位生活困难的老人,向他们倾注了浓浓的亲情与孝心。他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一位退休军人的情怀与操守,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世界。

  “我就是您的儿子。”这是孙茂芳照顾王炎老人17年间常说的一句话。王炎老人无儿无女,多病缠身,且脾气古怪,对谁都存有戒心。孙茂芳最初开始照顾他时,他总怀疑孙茂芳动机不纯,别有所图。孙茂芳就用一颗孝心去温暖他。闻到老人长时间没洗的脚散发出阵阵臭气,孙茂芳就小心翼翼地把老人畸形的脚趾一个个掰开,用温水清洗趾缝里粘糊糊的脏物。老人70多岁时,脚趾溃烂流脓,孙茂芳搀着他去医院看病取药,还帮他搞卫生、做家务。

  老人87岁那年得了白内障,孙茂芳背着他到医院住院,守在病床前整整15天。老人眼睛恢复光明,说孙茂芳头发白了,孙茂芳深情地对老人说,“头发白了也是您的儿子,孝老不分青丝与白发。”王炎老人曾骨折卧床4年,孙茂芳每天去老人家中喂饭喂药、端屎端尿。就这样,孙茂芳凭着真情实意,终于彻底感动了老人。老人91岁那年,要立遗嘱,执意把一笔存款和一座四合院的私房全部赠给孙茂芳。但孙茂芳坚决婉拒了。他动情地对老人说:“我愿意伺候您一辈子,但决不要您一根草。”

  北京军区总医院附近住着一位叫高志云的老人,1980年孙茂芳在搞军民共建工作中得知老人无儿无女,老伴又去世了,生活很贫寒,就主动照顾起老人,为老人送饭11年。有一次,老乡从宁波带了四只鲜海蟹给孙茂芳,孙茂芳煮熟后先为老人送去一只。老人到85岁时牙齿没了,孙茂芳又为老人送稀粥,送豆腐,感动得老人常把眼泪落在饭碗里。老人觉得孤单了,孙茂芳送去电视、收音机;老人脚痛了,孙茂芳买来按摩器为老人按摩两个月,直到老人能下地走路;1991年国庆节前夕,老人无意中说自己30年没去过天安门了,于是国庆节那天,孙茂芳借了一部轮椅,和全家人一起,一路走了5个多小时,把老人推到天安门,老人高兴得没合过嘴。老人逢人就说:“这是托党的福,托好人的福。”

  孙茂芳还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和带动身边的人投身于营造社区新风尚的事业中。

  他组建了“树新风、孝敬老人联络网”网站,每月和青少年网友为卧床老人理发,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他坚持每年定时领着小学生“学雷锋义务打(自行车)气队”服务路人,用雷锋精神滋润着一颗颗幼小的心田。

  孙茂芳先后获得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中华慈善奖、全国优秀社区服务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并荣立一等功。

  A12孙衍吾

孙衍吾,男,46岁,中共党员,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宣传干事。

  自1980年创办“知海书屋”以来,孙衍吾27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助人为乐,被当地群众誉为新时代的活雷锋。

  上世纪80年代,农民对文化科学的需求十分强烈。为了让广大农民群众及青少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利用图书报刊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孙衍吾节衣缩食,于1980年自费创办“知海书屋”。27年累计投入资金30多万元,购书订报及添置阅览设备。目前,“知海书屋”藏书7.2万多册,报刊380多种,接待读者1000多万人次,已经成为广大乡亲求知、求富、求乐的场所,传播先进文化的窗口和乡亲们文化活动的中心。

  20多年来,孙衍吾以“知海书屋”为阵地,以服务农民群众为宗旨,投入1万多元制作“农村科技读报栏”、“乡村好人好事”、“乡村法律咨询”、“科普墙报”、天气预报等宣传栏,帮助群众学习科普法律知识,树立乡村文明风尚。他还设立“流动科技书箱”,为种养专业户排忧解难,帮助定城镇排坡村农民创办养殖场,购买和赠送养殖图书,并推荐“鱼塘养鱼,水面养鸭,立体经营”的致富方法。

  村民莫若鑫在孙衍吾的帮助下,办了一个年养鸭1.6万多只,养鱼10万尾的养殖场,年销售额达35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青年科技致富能手。孙衍吾还坚持27年每天义务向广大群众报送“天气预报”,累计9800多条,出版墙报800多期,抄写张贴法律条文、案例940多篇,累计360万字。

  孙衍吾心系青少年健康成长,始终把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少年、锻造国家有用之才作为己任。为扩大青少年的知识面,他经常到书店订购《高考指南》、《成才导报》等图书报刊,特设“青少年阅览处”,还利用寒暑假期为青少年开展“读书讲座”、“道德规范讲座”等。“知海书屋”逐渐变成了青少年参与社会教育的第二课堂。20多年来,经常到“知海书屋”看书学习的学生中,有96人考上了大学。他的付出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尊敬。

  孙衍吾2003年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006年被中央宣传部、国家司法部授予2001年—2005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A13成济武

  成济武,男,75岁,中共党员,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81年转业后任山西省晋城县果品公司副经理,1995年退休后开办过加油站、煤矿,2002年起被聘为山西省泽州县关工委扶贫助学委员会主任。

  成济武常说:“我小时候家里穷,吃尽了没文化的苦头,如今条件好了,不能让孩子们再没有文化。”多年来,他投资近200万元,为家乡修建了5所希望学校;资助贫困大中专学生53名,抚养孤儿10名;拿出16万元启动“两只羊”扶贫助学工程,使130名农村贫困中小学生上学有了保障。

  作为一名老党员,成济武深深知道,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为了改善乡亲们的居住条件,他出资435万元,为东沟村建成了宽5.2米、高4米,长1500米的两条涵洞;修通了一条长2.8公里、宽6米的环山柏油公路;帮助裴凹、元沟、李沟等村铺设公路7.2公里,使交通闭塞的村民们终于走出了大山。他出资20万元,帮助乡里建了一所综合医疗大楼,并投资17.5万元,为医院买了一部救护车和一台透视仪,改善了医疗条件。他还捐资68万元,打了一口465米深的机井,使全乡人饮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出资20多万元,为全村280户村民接通了程控电话,帮350户村民安装上加密电视。

  平常日子里,村里、乡里的困难户找到成济武,他从没二话。村民成华永的儿子患脑肿瘤要到北京去治疗,但没有钱。他知道后,拿出1万元,让村干部给他送去。村里3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得到了成济武无微不至的关照,去世后,成济武带头出资安葬他们。村里有7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生活困难。成济武从2002年开始,每年发给他们每人50斤大米和10斤油,平时赶庙会发上50元的赶会钱。2007年春节前,成济武将450袋大米和450桶食用油分别送到了本乡和邻乡的450户贫困户家中。近年来,受过他资助的贫困村民在3000人以上。

  拥有万贯家产,但成济武75岁了却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没有进过一次大饭店;平时生活俭朴,不喝酒,抽的烟也只是两块五一盒的便宜烟;年近古稀的老伴还收拣废品补贴家用。有一年腊月三十,当他把困难户、贫困生安排好后,自己身上连5元钱也掏不出来了。“管老的,管小的,管病的,管死的,就是惟独不管他自己”,了解成济武的人都这样说。对别人有求必应,对集体慷慨大方,成济武被人们称为千万“付”翁。

  成济武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省模范离退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杂志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他的感人事迹。

  A14吕顺芳

吕顺芳,女,57岁,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官林镇义庄村农民。

  吕顺芳小时因家境贫困,年幼的妹妹被忍痛遗弃。为了圆母亲晚年骨肉团聚的心愿,她四处奔波寻找妹妹,然而直到母亲去世也未能如愿。寻亲路上,吕顺芳发现还有更多有着同样遭遇的家庭,她暗下决心:“我要帮天下父母寻找他们失散的儿女!”

  2000年5月,吕顺芳在家中办起了“寻亲驿站”,先后接待了来自内蒙古、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14个省区的3000多名寻亲者。她收集寻亲者的姓名、相貌、血型、特征等信息,整理了全国各地600多个寻亲者的资料,并与全国10多家报社、电视台和网站取得联系。7年来,吕顺芳每年都组织大规模的寻亲见面会,每次她总是跑前跑后,为远道而来的寻亲者提供方便,还经常安排经济拮据的寻亲者在家里吃住。陕西潼关的周进峰前来寻亲,吕顺芳陪他连着几天从早走到晚,终于找到了亲人。西安的钱女士在报上看到寻亲见面会的消息,赶到宜兴却没有找到亲人,急得哭了。吕顺芳安慰她说:“别泄气,你先把我当作你的亲人吧,我们一起找!”看到离散多年的家庭终于团聚,吕顺芳陪他们一起欢笑、落泪,她说:“看到八九十岁的老人能在有生之年与亲骨肉团聚,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为帮人寻亲,吕顺芳辞去工作,几乎花光了家中的积蓄。寻亲活动期间,无数电话接得她喉咙嘶哑,常常晚上10点多钟才吃上饭,深更半夜还常被电话铃声惊醒。别人问她图啥?她说,“天下再大也大不过人间亲情!看到那么多人流着泪说"吕大姐,拜托你了!"我总不能放下不管呀!”只上过高中的她掌握了10多种方言,学会了电脑操作,开通了“吕大姐寻亲网”和寻亲QQ群,还多方奔走,帮助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寻亲基因库”。

  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爱心队伍中来。常州朱文标老人在她帮助下和内蒙古一名孤儿斯琴高娃取得了联系,尽管无法确认父女关系,但老人还是两次寄钱资助斯琴高娃一家,老人说:“是不是女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份亲情。”江苏泗阳农民潘守平经吕顺芳帮助和70多岁的老母亲相认,感动之余,并不宽裕的他开始资助四五名贫困家庭子女上学。

  7年多来,吕顺芳帮助150多名寻亲者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亲人,使一个个离散多年的家庭破镜重圆,用爱心演绎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寻亲大姐”。

  吕顺芳被评为江苏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多家媒体报道了她的事迹。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王志鑫 | 王贵武 | 王贵 | 马斐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