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中国青年报

全国十大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六)(组图)

  E48常存灯

常存灯,女,68岁,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赵村农民。

  “祖孙三代义守寡,相依为命众人夸,孙媳是个顶梁柱,孝婆敬奶美名扬。”山西运城这样流传着常存灯一家三口的故事。常存灯家里还有90岁的婆婆、103岁的奶奶。十几年前,常存灯丈夫患心脏病去世后,好心人上门劝她改嫁,她都婉言谢绝。十几年来,她以柔弱的双肩独自撑起了这个三口之家。

  常存灯一家相依为命,生活过得还算好。但祸不单行,1999年,老寿星奶奶陈百草不小心摔了一跤,骨盆摔坏了,好长时间不能行走,现在也只能拄着凳子慢慢移步。
婆婆常森香也在前两年突然下肢瘫痪,只能在炕上度日。这样一个家庭,令年轻力壮的人都望而生畏。然而,年近古稀的常存灯义无反顾地继续忙碌奔波。虽然贫穷,但她将三人之家安排得井井有条。除了经营好两亩半土地外,她还捡破烂、晒酱豆、打工来增加家庭收入。

  常存灯不管再忙再累,春夏秋冬,坚持每天按时为老人做饭、梳头,每晚为两位老人洗脚。婆婆瘫痪在床,她就和婆婆住在一个炕上。她隔三岔五为老人擦洗身子,防止长褥疮。每天晚上睡觉时,她先到奶奶的房间,把奶奶的被子铺展好,服侍老人睡下,然后又服侍婆婆睡下。忙完两位老人,她又去洗洗涮涮、做衣纳鞋,忙一天没做完的家务活。冬天出太阳了,她把两位老人一个一个地抱到有阳光的地方晒太阳。夏天阴凉时,她搀着老人到小院里活动活动。每年拆洗被子,她总是先为两位老人的被子装上新棉花,而把旧棉套装进自己的被子里。政府救济的新衣服她总是让老人先穿,自己穿着老人不穿的旧衣服。老人们在一起,有时难免发个小孩子脾气,说上两句难听话,她从不往心里去,不管老人唠叨什么,她总是笑脸相迎。有空时,她还和两位老人拉拉家常,为老人解解闷。

  常存灯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等20多家报刊报道。2006年她荣获山西省首届十大女性新闻人物称号,被评为运城市十大孝星之一;2007年被运城市妇联评选为敬老楷模。

  E49崔玉祥

  崔玉祥,男,55岁,中共党员,辽宁省盖州市暖泉开发农场场长。

  崔玉祥生长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小时候家中孩子多,生活十分困难,有时连红薯都吃不上。叔父崔井润脑筋活络,婶婶李桂花勤劳,生活比较宽裕,平时家里缺米少钱都是由叔叔接济。崔玉祥15岁时浑身生疮,家中无钱医治,叔父把他送进医院治疗,出院后把他接到自己家,敷药调养,使他恢复了健康。崔玉祥24岁时谈了对象但没钱结婚。叔父把堂兄的婚事推迟了,给他先成了家。父母的养育和叔婶的关怀,崔玉祥铭记在心。成家后,无论有什么好吃的,崔玉祥都备上两份,一份送给父母,一份送给叔婶,和堂兄走动得就像亲哥俩。上世纪80年代,他组织村里的农民成立了建筑工程队,先富了起来,盖起了村里最好的房子,有了自己的轿车。他和妻子商量,征得父母同意,想把叔婶接到自己家生活。堂兄怕别人说不孝,坚决不同意,叔婶也觉得不妥。崔玉祥就不厌其烦地劝说,终于把叔婶劝到自己家生活。崔玉祥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嘘寒问暖,给老人送上爱吃的、爱喝的,没吃过、没用过的东西。叔叔生病住院,他亲手端水送药、端屎端尿,找医生,护理20多天。现在,崔玉祥的父母和婶子已故,但在崔玉祥的精心照顾下,86岁的叔父依然健康。崔玉祥孝老敬亲的事迹远近闻名,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盖州市也开展了学习崔玉祥的活动。

  1994年,崔玉祥承包农场,规模万亩,收入百万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崔玉祥把对父母之孝,对叔婶之孝扩大到社会上的困难老人。1996年,他找到乡政府包下了乡敬老院,孝敬21个“爹娘”。如今他送走了17位老人,可又增加到29个。有当地的,更有内蒙古、黑龙江的。10多年来,为孝敬这些老人,他花去了60多万元。崔玉祥不仅孝亲敬老,而且还先后出资20多万元为困难户盖房,为困难村修桥,为困难乡亲看病,是远近闻名的孝子善人。

  崔玉祥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孝亲敬老楷模。

  E50麻全义

  麻全义,男,土族,1955年出生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大庄村。

  在坎坷、艰难的52年人生经历中,麻全义用爱心、孝心、感恩之心演绎着人间的真情。近30年来,他对继母孝顺、敬重的事迹传诵在土乡大地。

  麻全义1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9岁那年,土族阿姑刁八十来到麻全义家,成了他的“阿妈”。那一刻,饱尝失母之痛和生活艰辛的少年麻全义感到了“母爱”。“我也有阿妈了”,他深深地被幸福陶醉。

  从1991年起,麻全义担任村委会主任。无论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村干部生涯里,麻全义从来不忘自己的童年生活,他恪守一个准则:孝亲、敬老、爱幼。麻全义家是一个典型的土族家庭,共有6口人,四世同堂。面对83岁的老阿妈,他心存的只有无尽的孝敬,他始终将刁八十当成亲阿妈来对待,几十年如一日。不是亲生,胜似亲生。为了给阿妈治病,他曾经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一头骡子。他常常对老伴和孩子说,阿妈没有亲后之分,一定要“长思艰辛之路,长怀感恩之心”,老人家受了大半辈子的苦,现在生活好了,也该享享福了,晚辈孝敬她是天经地义的事。俗话说:“碟儿大,碗儿小,一个锅里吃饭,总有磕磕碰碰。”每每看到阿妈脸色不好时,他总要扪心自问,或对子女说服教育,或与阿妈坦诚交心。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妻子对婆婆格外孝顺,多年来给婆婆洗衣服、洗头、洗脚、剪指甲,不管农活多忙也不耽误给老人家热茶做饭。儿孙也敬重老人,一有闲暇,常常给老人捶背揉肩,大家说说笑笑,其乐融融。麻全义孝敬80多岁老阿妈的事迹在东沟乡被传为佳话,相亲相爱的良好家风在大庄村群众中成为楷模。

  2006年10月,麻全义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007年4月,被评为青海省孝亲敬老楷模。

  E51粟玉萍

  粟玉萍,女,50岁,中共党员,广西阳朔县福利镇福利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

  粟玉萍用爱心和孝心演绎了孝老爱亲佳话。在广西著名文明古镇——阳朔县福利镇,流传着这样一段地方莲花落剧词:“行孝子媳平平是,再讲敬老这一行,街上有个玉萍女,敬老事迹数不完,洗澡梳头不嫌烦,买柴挑水经常做,……老人个个眯眯笑,玉萍真比闺女强。”剧词称赞的“玉萍女”就是粟玉萍。

  粟玉萍1977年结婚后,作为妻子、儿媳,她家里家外一把手,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粟玉萍的公公过世比较早,婆婆一直体弱多病,从1992年起就因病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她精心照顾婆婆,每天端水喂饭、敷药按摩、洗漱更衣、倒屎倒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嫌弃。粟玉萍20多年悉心照料体弱多病寡居婆婆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感动了左邻右舍的乡亲,众人都称赞她是个孝敬老人的好媳妇。

  粟玉萍不仅孝敬自家老人,也视周围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如父母,用爱心温暖他们的心。1979年,粟玉萍主动照顾对门的老人范三妹和陆碧英的生活,每天挑水打柴,每月帮领救济款。老人有个病痛,她请医生、帮熬药、换洗衣服、倒屎倒尿,坚持近10年直到两位老人相继辞世。自1979年以来,粟玉萍先后照料了24位孤寡老人的生活(目前仍有4位老人健在),每一位孤寡老人去世的时候,都亲自为他们送葬。粟玉萍义务照料孤寡老人,也默默忍受了种种误会。有人误会她是想得到老人们什么好处。粟玉萍照料孤寡老人不求名、不为利。代领和送出每一笔救济款都做好记录,还找人在场见证。老人年纪大了难免犯迷糊,一位老人的救济粮已经拿到手,可过几天老人却当着几家人的面说粟玉萍没有送,一位老人硬是说粟玉萍没有将救济款送给她,幸好有证人、邻居出来为她作证。范三妹和陆碧英两位老人生前曾说将旧房送给粟玉萍,引起人们议论,有人说她对老人好是想占老人的房子。老人相继去世后,粟玉萍向镇上的领导和有关人员表明,老人留下的房子,她绝不会接受赠予。

  1997年粟玉萍被授予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2003年粟玉萍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2004年她又被授予全国孝亲敬老之星。

  E52 韩瑜

韩瑜,女,23岁,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小学教师。

  韩瑜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毅然将自己的左肾捐给生命垂危的父亲韩远德,用孝心谱写了一个“古有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孝女捐肾救父”的感人故事,被群众誉为“大孝女”。

  1997年5月,在钦北区小董蚕种场当司机的韩远德因带病坚持工作,病情恶化,发展为尿毒症。一个星期两次血透治疗,每月费用高达5000元,几年下来,一家负债近10万元,陷入困境。为减轻家庭的负担,学习成绩优异的韩瑜放弃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报考了中师。她生活节俭,将每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块钱以内,不断攒钱给父亲治病。

  2003年,她的两个哥哥从报纸上得知换肾可以治愈尿毒症,悄悄地去做了检查,但是都不符合捐肾要求。年仅18岁的韩瑜也悄悄到医院做了比对检查,在确定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父亲。当她向父亲提及捐肾的时候,慈祥的父亲宁可一死也不要她捐肾,说“我怎能用牺牲女儿的健康、幸福来换这一条老命呢!”家人知道韩瑜的想法后,也没有一个人同意。但瘦小的韩瑜,却有一股韧劲,坚决地说“父亲今年才46岁,他与母亲将我们三兄妹拉扯大十分不容易,至今没过上一天舒心日子。何况医生说了,捐一个肾,对身体没什么影响。就是有影响,为了救父亲,我也心甘情愿。”她每天跪在父亲床前苦苦哀求,7天之后,无可奈何的父亲终于被她的孝心和毅力所感动,答应了女儿的请求。

  2003年1月24日,韩瑜和父亲在桂林解放军181医院成功完成了换肾手术。资深的主刀医生说:“我做过许多例肾脏移植手术,可谓轻车熟路。但面对这位18岁的美丽女孩,我却于心不忍,迟迟下不了刀啊!”韩瑜以肾救父当时在全国是首例。她的壮举感动了社会,人们称赞她是个道德高尚、勇敢孝顺的好姑娘。

  2003年,韩瑜荣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和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00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韩瑜的孝老事迹作了报道。

  E53傅佩娣

傅佩娣,女,41岁,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居民。

  1994年,年轻帅气的赵杰在苦苦追求之后,终于让28岁的傅佩娣成了他的新娘。1996年,傅佩娣的父母在浦东新区分到了一套新房,这让这一对清贫的患难夫妻有了一个自己的家。

  虽然赵杰长得人高马大,但在傅佩娣眼里,小她6岁的他简直是除了女儿之外的另一个顽童。她说,或许是生活的重压让人无从逃避,小赵开始变得非常烦躁,而且常常早出晚归,靠抽烟喝酒来排遣苦闷,这让她无法忍受。终于,两年前的某一天,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傅佩娣提出了离婚。傅佩娣一直将女儿带在身边抚养。这种平静在2005年9月中旬的一天被打破了。那天,赵杰来前妻处拿自己存放在此的医保卡,他被查出患了重症肝炎。第二天,他就出现了肝昏迷,病情急转直下,医生说死亡概率在90%%以上!在重病中,他习惯性地抓着她的手。傅佩娣说:“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对我的依赖。我知道自己不能走开了。”

  在医院,她整夜整夜地陪着他。4天后,他从昏迷中醒过来。不过,赵杰必须进行肝移植,费用高达25万元至30万元。晚上,傅佩娣失眠了。她决定:卖掉现在的房子,拿钱为小赵做肝移植手术。10月24日上午,赵杰即将走进手术室,傅佩娣又宣布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她要和他复婚!当天中午,她一个人赶到浦东新区民政局,要求办理复婚手续。得知事情原委的工作人员特事特办,马上赶到医院,在赵杰的病床边,为这对离婚夫妻办理了手续。为了让手术中的丈夫能平价用血,她还不顾身心疲惫,一次献血400cc。手术很成功。11月1日,医生正式向她宣布,赵杰的危险期已经过去。经过医生的同意,她给丈夫喂上第一口从家里带来的鱼汤和米汤。

  但是不幸还是降临到这对患难夫妻面前。不久,傅佩娣就接到了丈夫的病危通知单。她说:“我不后悔自己的决定……”虽然奇迹未能发生;虽然她为救前夫而身背沉重的债务,虽然她和女儿现在居无定所,可她无怨无悔。

  傅佩娣荣获2005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奖。

  E54谢方珍

谢方珍,女,29岁,重庆市城口县修齐镇乡坪村村民。

  在大巴山深处的城口县,有这样一位“带夫”出嫁播洒爱心的农家妇女。她7年如一日,毫无怨言地服侍高位瘫痪的丈夫,照顾残疾多病的公公和婆婆,用弱小的身躯支撑起了濒临破碎的家。

  2001年3月,21岁的谢方珍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嫁给了香坪村的村民彭道平,夫妻俩恩恩爱爱。可甜蜜的日子才刚刚开始,灾难就降临到了这个原本清贫的家庭。同年7月,丈夫不幸遇车祸造成下肢高位瘫痪,看着瘫痪在床的丈夫,当时谢方珍觉得生不如死。这时,娘家人劝她赶快离开这个家。但是,面对心爱而无助的丈夫和这个风雨飘零的家,身怀有孕的她不忍心离去。她在心里暗暗作出承诺,用我的一生,尽我的全力,照顾丈夫,不让这个家破碎。于是继续留在这个遭遇灾难的家,用她弱小的身体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她白天忙碌着十几亩地的庄稼,饲养5头生猪,本已疲惫不堪,但夜里仍细心照顾丈夫,每隔1个多小时都要为彭道平翻身,以免丈夫长褥疮,所以只能睡上4个来小时。丈夫眼看着备受煎熬的妻子短短几个月瘦了20多斤,几次想自杀都被妻子劝阻开导。本无力抚养孩子,为了给瘫痪的丈夫活下去的勇气,她毅然把孩子生了下来。4年里,她不知偷偷流了多少泪,也曾多次想过自杀。但一想起自己心中的承诺,她又挺起脊梁,勇敢地面对艰难的生活。

  由于家居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任凭谢方珍拼死拼活地劳作,起早贪黑忙碌,这个家的生活及丈夫的药费还是难以为继,不久她家已欠债3万余元。为了挽救这个在绝境中的家,她萌生了一个惊人的想法,带夫携老出嫁。她惟一的条件就是:“娶我可以,但我必须带上我的丈夫和公公婆婆。”就这样,2005年她带着前夫彭道平和公公婆婆,嫁给了与她志同道合的村民彭道俊。彭道俊加入这个家后,共同支撑这个困难的家庭。如今彭道平的身体状况稳定,对生活也充满了信心。现在的丈夫彭道俊对谢方珍重情重义的举动十分钦佩,他说我为有这样的妻子而骄傲。谢方珍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E55谢延信

  谢延信,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

  1973年,滑县小伙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婚后幸福美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7月,产下女儿仅40天的谢兰娥因病撒手人寰,临终前她一遍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望着痛不欲生的两位老人,想着爱妻临终时的嘱托,善良的延信“扑通”一声跪在两位老人面前:“爹、娘,兰娥不在了,俺就是你们的亲儿子,你们有病俺伺候,百年以后俺送终!”

  这一跪,跪出了33年的真情与责任,跪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跪出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

  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岳父大便干结,他用手往外抠;岳父喜欢听豫剧,他省吃俭用买了一部收音机;岳父喜欢听武侠小说,他借书读给老人听。他帮老人按摩、翻身、擦洗、活动,老人心情不好骂他,他一笑了之,从不计较。岳母体弱多病,谢延信想方设法为老人买补品补养身体。老人头疼脑热的,他就守在病床前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内弟先天呆傻,经常外出后不知道回家,谢延信总是满大街找。有时内弟解大便弄得满身屎,谢延信就哄着他换洗衣服,从不厌烦。

  为了省下钱给老人治病、补充营养,谢延信直到患脑出血住院前,没有为自己花过一分钱看病。4元钱一双的塑料凉鞋,他补了又补,一穿就是6年。一件衬衣白天穿脏了晚上洗洗,第二天再穿,整整穿了10年。妻子去世后,为了照顾这个家,谢延信一直没有续娶。通情达理的岳母既欣慰又愧疚,一次次劝他走,劝不动就骂,边骂边往外赶。上天不负有情人。谢延信的善良和真情最终打动了一位善良的农家女——谢粉香,心甘情愿走到了他的身边,并与他一同擎起这个艰难的家。

  谢延信不是钢,不是铁,他老了,他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2007年,谢延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感动中国的矿工十大杰出人物。

  E56窦云英

窦云英,女,41岁,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东莱社区居民。

  1999年,窦云英的丈夫张恩德因病离开了人世,丈夫的英年早逝严重打击了两位白发老人。窦云英的公公本来就患有老年病,老年丧子之痛使病情雪上加霜;患脑血管疾病的婆婆病情加重,身子偏瘫,从此卧床不起。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窦云英没有倒下,毅然挑起赡养二位老人和抚养幼小女儿的重担。由于没正式工作,她只有靠打零工谋生。窦云英是家里的主心骨,无论工作多么辛苦,经济多么紧张,她都坚持笑着走进家门,让老人开心、安心,保持愉快的心情。丈夫去世时,公婆向她说出了隐瞒了30多年的秘密——他的丈夫不是公婆的亲生儿子,是抱养的,并对她说:“你以后再嫁也不要有什么顾虑。”听到老人掏心窝子的话,云英却怎么也放不下两位老人了。她觉得:二位老人对丈夫有养育之恩,她更应该给老人养老送终。

  2006年10月,两位老人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像他们这样的脑血管重症病人,一般一个病人就需要两个人护理,而窦云英一个人就得护理两位老人。每天洗衣、做饭、伺候老人大小便都是她一个人的事。实在忙不开了,她就把自己的母亲请来帮助护理两位老人。经过一段的治疗,两位老人终于出院了。不久,公公因再次发病而撒手人寰。她跑前跑后精心料理了后事。公公去世后,婆婆变得经常发脾气。窦云英理解老人的心情,从不计较,还告诉孩子要听话,不许跟老人顶嘴。在亲情的感召下,婆婆的心情平静了许多。今年初,婆婆再次住进了医院,窦云英把孩子送回了娘家,自己守在病床前一连几个月。婆婆终于出院了,可是自己的母亲却病倒了。窦云英又开始了婆家、娘家两头跑的日子。即便如此,人们也从未从窦云英口中听到一个怨字。人间自有真情在。窦云英的贤惠、孝道感动着邻里们,大家都伸出援手来,帮助她家渡过难关。

  窦云英的事迹受到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进行了广泛报道。2006年,窦云英被评为哈尔滨市十大感动人物和哈尔滨市十大孝星。

  E57嘎玛色珍

  嘎玛色珍,女,藏族,1983年出生,中共党员,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生格乡茶村妇代会主任。

  在西藏山南地区洛扎县生格乡,有一位像格桑花一样美丽的姑娘,被乡亲们誉为几十年都出不了一个的“孝敬老人、爱护亲人”的模范,她就是嘎玛色珍。

  嘎玛色珍一家8口人,爷爷和奶奶都年逾古稀,父亲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操劳过度,疾病缠身。3个弟妹年纪尚小,都在上学。作为长女的嘎玛色珍,体谅父母供养一家人的艰辛。17岁那年她初中毕业,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也为了弟妹能够安心地在校学习,嘎玛色珍主动放弃了上学的机会,把养家的责任承担起来。

  茶村是一个极其偏远的小山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地。为了增加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嘎玛色珍勇敢地走出村庄,来到生格乡,在一个建筑工地上打小工。工地的活又脏又累,但她不怕苦不怕累,干得很出色。每天忙完工地上的活,她感到浑身累得都快要散架了,真想好好休息一下。但家里的老人和弟妹离不开她,每天她都咬紧牙关走3个小时的路回到家里,操持家务,很晚才休息。第二天,又顶着星星赶往工地。就这样,在她的辛勤努力下,家庭的生活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嘎玛色珍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从贫困中长大的嘎玛色珍非常理解同样需要帮助的乡亲。正处花样年华的她生活非常节俭,一件衣服白天穿晚上洗,穿得连原色都看不清了,还不舍得换一件新的。平时她连几块钱的头花也舍不得买,但她对别人却很大方,特别是对五保老人,她经常为她们送吃的买用的,还经常帮她们做家务。

  嘎玛色珍的高尚品德深深地感动了乡亲们,大家一致推举她为村妇代会主任。她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望,发动村里的妇女成立了关注留守和五保老人小组,每个妇女帮扶一个老人。她每年还为村委会和村教学捐钱,自2000年以来,在自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6000余元。

  嘎玛色珍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她良好的品德发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嘎玛色珍的带动下,茶村孝老爱亲、关心亲人、关爱他人、扶贫帮困的风气日渐浓厚。

相关新闻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