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集体的时候,队里种了不少麦子。种麦子本不是我们这一带的优势,也不是人们一味地想吃细粮,而是为了接济口粮。因为那时粮食特别紧缺,辛勤耕耘的农人们尽管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但大部分农户的口粮仍一季接不上一季。
所以种麦子便成了接替夏粮、弥补口粮不足的主要途径。
入夏,小麦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农人们早就耐不住了,便擦掌磨镰,张罗着去收割。很快就进入了实质性的作业状态。队里除了老弱病残的,男女老少都加入了收割麦子的行列。人们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挥镰舞刀,汗流浃背,分秒必争,龙口夺粮。如不抓紧收割,一场冰雹就很可能会使一年的辛劳付诸东流,吃饭也将会成为严重的问题。可以想象那是一个喜乐伴随着焦虑的时刻。
麦子不几天就收割完了。人们将收割的麦子背回场里碾打。麦场一般建在麦田附近、通风向阳的宽敞地带,往往离村较远。麦子碾打前先要在烈日下曝晒几天,然后人们便赶着牛、羊一遍遍地进行踩踏,有时也用牛拉着碌碡进行碾压,最后再用木连枷进行拍打。一般打场需要好几天。白天忙完后,晚上还要派几个社员去照场。这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有人偷盗,另一方面是利用晚上起风时进行扬场。那时候,我正在村里读小学,收麦、打场的时候,正值暑假期间,于是我常常顶替身有残疾的父亲去照场。太阳快要落山时,队长一声令下,被指定的几个照场人就匆匆赶回家吃晚饭,以便及早接替打场的人。当我们吃完饭,扛着被子来到场上后,夜幕已经降临了。
夏日夜晚的天空格外晴朗,山野特别清静。几个照场人躺在麦秸堆里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谈论着,感到无限地惬意,一天的疲倦仿佛也全没了。抬头望去,天空广阔而深邃,星星繁密而闪亮,偶尔,一颗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从天际划过;四周黑黝黝的,夜幕中的群山像巨人一样手拉着手,环抱着麦场;沟湾里的青蛙和树林中的蟋蟀显得异常活跃,发出阵阵鸣叫声,像是一首首悦耳动听的催眠曲;晚风轻轻地吹拂着人的脸颊,十分柔和、舒坦,就像母亲抚摸着孩子的头。多么宁静、美丽的夜晚啊!我完全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不知不觉睡着了。
等我一觉醒来,天色已经大亮,白天场里打下的麦子已经扬完了,金灿灿的麦子堆在场中央,几位照场人正蹲在麦堆旁悠闲地抽着旱烟。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他们彻夜未眠,整整忙碌了一个晚上,但他们却没有忍心叫醒酣睡的我。多么勤劳、朴实、善良、厚道的农人乡亲哟!此情此景令我终生难忘。我常常在想,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这种优良品质,也许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财富,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抛弃她、背叛她,而是要永远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