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艺术精品亮民间绝活
一曲清雅的《渔舟唱晚》弹得人心波荡漾,件件精美陶器看得人爱不释手,8月31日,记者随着四面八方涌来的市民一同走进第二届东北文博会的主会场——辽宁工业展览馆,一路走走看看摸摸问问,4500个展位竟然各个有故事,处处藏精品。来自沈河区的李景致大爷兴奋地说:“逛文博会,去了两次还想去!”
沈阳日报特制纸袋成风景
在占地11万平方米的文博会现场,印有“沈阳日报报业集团”的红色纸袋满场飞舞,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
这种造型独特的纸袋是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展台送给市民的礼物,由于体积大、容纳的东西多,市民们亲切地称它为“文博会第一袋”。
拥有《沈阳日报》、《沈阳晚报》等六报两刊一网的沈报集团,在文博会现场分外抢眼,10名漂亮的礼仪小姐身着印有各报纸图案的衣服接待参观者,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订了20年《沈阳日报》的老读者王先生一走进展台,就与记者拉起家常,他说:“看了20年的《沈阳日报》,已经离不开喽!真想见见编辑记者们啊!”当听说沈报集团的展台每天都会安排记者、编辑与读者现场交流时,王先生兴奋地说:“那我天天都来!”
民间工艺品处处显绝活儿
“快瞧!这个大红苹果居然是假的,太不可思议了!”循着阵阵感叹,记者挤进民间工艺品展区,数十个大大小小的红苹果拴在中国结上,让人忍不住想咬上一口。以假乱真的苹果是用什么做的呢?展台上的工作人员揭开谜底,原来这些苹果都是用胶质的化学材料手工制作而成,很费功夫。
用石头做成的石头宴、用头发丝编织的发秀、鸡蛋壳上飞刀刻肖像、面塑捏人像……来自民间的工艺品大师人人有绝活儿,看得人目瞪口呆。而具有商业头脑的民间艺人还不忘现场传授技艺,在一处软陶制品展台,只要花上十元钱买一盒软陶泥块,陶艺师傅就可以现场教授制作方法,不少手痒的市民都上前一试。
景德镇陶瓷大师“组团”叫卖
记者还发现一片特殊的展区,这里网罗了30位从景德镇前来参展的陶瓷大师。黄晓红、卢伟、周玲、熊金荣……业内小有名气的中青年陶瓷家纷纷带来了各自的代表作品,风格迥异,极具收藏价值。
“组团”前来东北文博会参展宣传,周玲告诉记者,包括她在内的大多数陶瓷家是第一次。指着件件带有浓重个人风格的陶瓷作品,周玲兴奋地告诉记者,在沈阳“它们”可是遇到了不少知音。“初来沈阳,最大的感受是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沈阳人艺术品位相当高,非常懂行,很少有看热闹的。”与周玲斜对过的熊金荣则透露,来沈阳不到两天,他带来的100多件小陶瓷品已经所剩无几,价值过万的“大件”也找到了买家。
东北文博会不仅吸引了兄弟省市的艺术家,来自俄罗斯的画家也前来展示不俗技艺,幅幅充满异国风情的画作令人惊叹。本报记者唐晓诗
夜访沈阳新华购书中心
好书+咖啡+音乐
+露天电影+不打烊
8月31日晚,秋老虎的燥热被晚风吹得无影无踪,沈阳市的亮化工程把中山路装扮得新鲜靓丽。站在中山路的任何一个路口,向高远处望去,吸塑的五个通红大字“沈阳新华购书中心”都极为醒目,楼体四周近20个探照灯从地下向楼上端发射光柱。这个闪闪发光的购书中心就像是城市的一个发光体新颖而闪耀,与记者同行的朋友被这景象“吓住”,“这是书店,我的天啊,就是在国外,如此气势的书店也不多呀!”
更令人瞠目的,是一夜到天明的灯光、悠扬的音乐、咖啡的香浓和令人意想不到的炮台露天电影,这一切都可以在书店发生吗?传统的书店概念就这样受到了质疑。8月的最后两天,记者带着些许的怀疑在新华购书中心度过了令人新奇而愉快的夜晚。
购书中心经理告诉记者,目前的经营模式不但是沈阳第一家,在全国也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晚上,记者领着孩子看了电影《金刚》,看电影的地儿是书店五楼的露天广场——炮台沙龙近400平米的场地放了近200把舒适的椅子,这边,是金刚与人类的生死情爱,隔窗相望,却是另一个世界——书香、读书人、轻音乐、咖啡……
“从昨天(30日)晚7点开始,我们的24小时书店开张,原来的5楼只是些艺术类书籍,我们又从其它楼层调了一些可读性强的书。7点闭店后,五楼开张,读者除了看书,还可以听音乐、看电影、喝咖啡聊天。我们还要定期举办一些沙龙活动,像画展或者是签售等等。明晚(9月1日)不放电影了,改演二人转,后天(9月2日)放《指环王》……”购书中心企划部经理田强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
夜来了,将近23时,书店的读者渐渐少了,记者随着一老一小两个读者走出书店,他们的对话传到了记者耳朵里:
“书店办成这样,真是新鲜事。”老人还在回味呢。
“我这一晚,看了一场电影、喝了一杯咖啡、听了一段音乐、翻了一本小说。”孩子看来挺满意。
“明晚还来,我想看二人转。”老人期待地说。
“我也来,在这儿喝一杯咖啡才5元钱,还能听音乐。”两人高高兴兴地走了。
此时此刻,记者耳边响起张经理的话,“在沈阳,新华购书中心不是最大的,所以从形式到内容要走小而精的路线。我们有90%以上的书是新书,这在全国书店是不多见的,也算我们的"独门绝技"。我们一直想给沈阳的爱书人另一个爱书的理由,想给没有进书店习惯的人一个走进书店的吸引力。”本报记者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