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拉萨9月2日电(记者郑少忠、徐锦庚)看着电视、喝着酥油茶、住着300多平方米的新房,还开了个小茶馆,每天进账不少——西藏自治区达孜县章多乡恰村的群培好生惬意。群培的惬意得益于自治区去年启动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得益于自治区把投资重点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这一战略的实施。
西藏地域辽阔,城镇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说,拳头攥紧才有力,要围绕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把投资重点转向基层和农牧区。
据自治区发改委负责人介绍,中央第四次援藏工作会议确定的117个建设项目,仅农林水、交通、能源、邮电通讯项目就达91个。国务院批准的“十一五”期间西藏规划项目围绕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这一首要任务的项目就有33个,总投资逾百亿元。
西藏大力支持农牧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制度。2006年,各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8亿元,专项用于保障农牧民免费医疗和特困群众医疗救助。今年自治区又大幅提高农牧民医疗报销补助标准,每人每年累计医疗报销补助标准由3000元提高到6000元至8000元。
西藏还积极探索农牧民增收长效机制。去年以来,自治区整合资金3.2亿元,支持奶牛饲养基地、优质青稞油菜基地等64个特色农牧业开发项目的建设,项目区受益人口达36.45万人,人均增收660元。同时安排农机、化肥、良种及种粮农民补贴等各项补贴资金1.14亿元,促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安排培训资金4400万元,促进农牧民多种经营收入和劳务输出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2006年,西藏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435元,比上年增长17.2%,连续4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909元,同比增长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