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务交流不可能“一枝独秀”
面对与中日军事交流升温这些“背道而驰”的现象,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杨毅少将认为不必大惊小怪。
杨毅认为,从日本来讲,实际上对中国采取一种“两面下注”的策略,一方面改善关系,比如在历史问题上更加谨慎;另一方面日本也在排兵布阵,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发展和周边国家关系等,增加与中国打交道时地缘政治方面的资本,“掌握更多的牌”。
更深层次的中日军事领域固有的结构性矛盾,也造成这种现状。杨毅认为,这种结构性矛盾也决定了中日两国“不可能成为合作或盟国的关系”。中国社科院日本所研究员吴怀中也提出,中日军事交流的深度受到政治安全互信程度的牵制,“现在中日关系还只能用融冰来形容,甚至有大块冰还在,在这种情况下,防务交流不可能‘一枝独秀’。”
增强互信要打“持久战”
鉴于上述前提,推动中日军事交流的意义是不是大打折扣呢?
吴怀中认为,往深里说,中日防卫领域的“融冰”,是最有助于避免危机产生的,比如预防中日在东海发生冲突的预警机制。“如果双方防卫部门不就可能发生的不测事态事先达成共识,小冲突甚至大规模纷争都有可能发生。”
中日两军不仅需要增强互信的机制,更需要尝试着从内心上的接近。“当然,一次两次是不可能彻底消除彼此疑虑的。”曾与持保守观点的日本前自卫队官员“论战”的吴怀中,对此有切身体会。“怀疑那么多年,你讲几次他就相信了,这不现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