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民警杜浩 |
伤残民警杜浩:镜头记录273对老人
在平谷区,除了杜浩,恐怕没有一个人用自己的双脚丈量过这里大小273个村的距离,更没有一个人为村里的老人留下文字和图像记忆。2003年,普通民警杜浩一个人开着自己的小奥拓,用3个月时间为273对高龄老夫妻拍下合影。现在,他正在努力完成着另一个目标:回访他曾拍过的老人,用笔记录他们年轻时的记忆。
踩到一颗石子就可能跪下
平谷多山,区域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
走山路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体力的消耗,而对于杜浩来说却随时意味着危险。10年前在一次执行任务的途中,杜浩遭遇车祸,这场灾难带给他的是头部缝合69针、左手肌腱断裂、三节颈椎错位,在出事后的第17天才发现踝骨骨折,导致骨坏死,现在走几十米就开始有点跛。“我走路很小心,慢慢走,要不被颗石头子硌一下可能就跪下。”
虽然很小心,但杜浩去桃棚村的时候还是出事了。那里海拔1900米,因为拍照顺利,下山的时候杜浩心情很好,可就在离车还有几百米的地方左脚踩在了一块石头上。“我心里当时咯噔一下,因为以前折过,所以当时就知道脚腕子肯定骨折了。”忍着疼,他自己开车回到家,又自己去医院打了石膏。
拍照片花掉20年抚恤金
说起拍照的初衷,杜浩说,2003年春节,他和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为老父亲过生日。“那年家里去的人最多,二老乐得合不拢嘴,我看见当时那场面直想掉眼泪。平谷有这么多住在山村里的老人,他们都过得怎么样?能不能享受天伦之乐?什么事让他们难忘、期盼?我想知道。”
那年杜浩被调到平谷公安分局指挥中心,连续工作24小时后可以休息48小时,而且他曾经在峪口镇政府做民政助理,与各个村子的民政助理都熟悉。于是杜浩不声不响地买了一架照相机,开始了走遍平谷273个村、寻访273对高龄老人的计划。
一架照相机花了4000多,冲印、装裱273张照片需要8000多,可杜浩二等乙级伤残抚恤金每年才600块。“就当我预支了20年抚恤金吧。”杜浩说。开始拍照了,他没有和身边的人说这事,每天6点半从家出发,直到晚上7点才“收工”。当时是3月底,他只想赶在重阳节前拍完洗出来,送给老人。
迟到46年的结婚照
跟着杜浩来到平谷镇上纸寨村的商井海老人家,一进屋,就看见屋里正墙上挂着两张照片,一张是商井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留的黑白照片,另一张是和老伴的合影。
“孩子你来啦?吃饭没?大娘给你下点面条去。”一进门,商井海的老伴就拉着杜浩把他让进屋里,已经过了饭点儿,老太太还是要张罗着给他做吃的。“你看,这就是我们俩的照片,照的时候你大娘还不好意思嘞,劝了十多分钟才拍的,可照完了到处去给人看。”商大爷指着墙上的照片,呵呵地笑着说。商井海老人今年80岁,结婚46年了,直到杜浩来给他们拍照片,他们才有了第一张属于两个人的合影。
根据当地的习惯,老人每年轮流住在一个儿子家,现在住的是二儿子家。“二老到谁家住准带着照片,挂在家里正墙上,美着呢。妈,快讲讲您怎么拿着照片给人看的。”老人的儿媳妇说。商大爷的老伴宋玉兰坐在床上有些不好意思:“我们那时候哪兴结婚照啊,一辈子都没跟老头单独照过照片。照完了这张我真打心眼里喜欢,带着村里老姐妹儿来家里看,人家都夸我们这结婚照照得好!”
商井海说:“杜浩来我们家十几二十次了,一次一次地聊。我知道他为这些照片付出代价大呢,这事得做273遍啊!”
273对老人,271双小脚
在杜浩的办公室抽屉里,整整齐齐地摆着5本绿皮笔记本,说到哪个老人,他信手一翻就能翻到。记者看到,本子里记录着老人的基本资料、心愿和难忘的事,有些文字旁边用圈和叉作了标记。杜浩说,标记的是有故事的老人,他当时留心记下来,送照片的时候可以多聊聊。“刚开始拍摄这些老夫妻时,还没想到整理文字资料,可是越拍越多,越觉得很多故事值得记录,如果没人记下来,几年后这些故事可能就永远消失了。”
在拍照中,杜浩要求二老谁当家谁坐在左边,为此,还经常能遇到二老争位子的状况。“这是最有意思的,我说‘男左女右,谁当家谁坐左边’。老人就像小孩子一样较真,老太太说自己是当家人,非要坐在左边,每次遇到这种情况要调节半天才能坐好。”
在拍摄中杜浩仔细观察发现,这273对老人中,只有两个老太太没有裹过脚。“在城里七八十岁的老人很少有小脚了,可是农村却有很多,她们大概是中国最后一代封建传统的证明了。”
夹了体温表才能进村拍照
赶上休息日,杜浩每天早上6点半就背着照相机、开着小奥拓出发了,最多时他一天走了20个村子。那时正赶上“非典”,每个村村口都设有路障,外村人一律不能进村。“在村口职守的都是老人,非常认真,这个口进不去我就绕到另一个口。”一次,执勤的人非要杜浩量了体温才能进去。“为了拍照,我只能夹五分钟体温表,村里的医生还不放心,问了个底儿掉才放我进去。”现在回想起那一幕,杜浩忍不住笑出来。
至今最令杜浩感动的是老人们的认真。在不少山村老人家,听说要拍照,老人立刻转身进屋,打开柜子取出揽包,一层层解开大包小包,从最里面的油包里捧出军功章,再换上干净衣服,笔直地坐在那等着照像。“那军功章可能大半辈子都藏在层层包袱里,但老人心里却把军功章看作一辈子的荣誉。”
杜浩说,在平谷,对外人最真诚的感谢就是“再来家坐坐”,给老人送照片的时候,几乎每次离开,老人们都会用这种最朴实的话表达感谢。有些住在半山腰的老人还坚持把他送到山脚下,看着他离开。
第三个3900公里
由于平谷冲洗数码相片比较贵,杜浩为了省钱,特地到城里洗出273张12寸照片,又买好像框和钉子,把这些照片送给每一位老人家。为273个村子的老人拍照总路程是3900公里,送照片时他重新把每家又走了一遍,现在,他开始收集老人的故事,这是第三个3900公里。
杜浩拍摄过的邢秀春老人在解放广州时曾接受过叶剑英元帅的亲自授勋,当杜浩送完照片想要再去记录老人故事时,人就去世了。他还清楚地记得,给赵义忠老人送照片那天,车刚开到他家门口,就见一堆刚烧过的灰烬,推门进去,赵义忠老人的老伴满脸凄凉。“我拍照的这些老人中,20多位已经去世了,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按天计算的,必须赶快记录整理他们的故事。”
文/本报记者 史祎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