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耐心回答台湾新生的问题。
一位来自台湾的北大新生领取了为台湾学生准备的生活指南资料。
台湾新生配“学伴”
9月2日是北大07级新生入学报到的日子。一大早,在通向北大南门的主干道上,各个院系摆好各自的“摊位”,准备迎接新同学的到来。其中,北大港澳台办公室的“摊位”格外引人注目。在这里,台湾新生将得到校方为他们提供的生活指南材料,并会得到来自北京大学台湾研究会志愿者的悉心帮助。
上午9时,笔者来到迎新现场,高子涵同学正在裁剪一张张小纸条,纸条上面写满了名字。
笔者好奇地问道:“这些小纸条是做什么用的?”
她说:“这些纸条上面写的是台湾新生的"学伴"的名字。每一位台湾新生都会得到两个"学伴",一个是大陆的同学,另一个是台湾的老生。
高子涵也是来自台湾的同学,现在北大法学院读书,她告诉笔者,这是他们协会推出的帮助台湾新生尽快适应北大的学习环境、适应大陆生活方式的举措。台湾的“学伴”负责帮助台湾新生学会办理来往大陆签注手续,了解怎样购买机票,如何在大陆寻找打工机会;而大陆的同学则是帮助台湾新生尽快熟悉北大的校园环境,陪同他们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在日常生活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两位“学伴”帮助台湾新生尽早顺利成为“北大人”。
站在一旁的北大台湾研究会会长刘泽同学说:“所有的"学伴"都是热心的志愿者,而且经过了协会的面试选拔。他们热情,有责任感,喜欢帮助台湾同学,与台湾同学交朋友。”
细致的志愿者服务
北京大学对台湾新生的关照细致入微。每一名台湾新生在进入北大时,除了可以得到“学伴”,还能拿到北京地图、北大地图以及《台湾学生在北京实用手册》等辅助材料。此外,每位台湾新生还得到了一张精美的课程表。这是北大台研会为鼓励台湾同学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努力学习而特意准备的礼物。
一位来北大读书的台湾新生在翻看了《台湾学生在北京实用手册》之后,赞不绝口,他高兴的说道:“这本书就是台湾学生在北京生活、求学的法宝。真是一册在手,在京不愁。”
笔者向北大的台湾老生,北大台湾研究会前任理事长夏雯震询问:“现在有多少台湾学生在北大求学?”他介绍说:“目前,大约有300多名台湾学生在北大学习,其中有100多名在医学部学习;在校本部的台生,多集中在法学、国际关系、中文以及管理学等文科专业。”
此时,来自台湾的北大艺术学院博士新生曹予恩走了过来,向夏雯震咨询报到时要注意的问题。当她问道:“明天是不是一定要去体检时?”夏雯震恳切地提醒她说:“记得一定要按照院系通知的时间去体检,否则,你会比别人晚拿到你的学生证。”
天渐渐暗了,台湾新生报到也基本结束。忙碌了一天的迎新志愿者终于可以“收摊”了。但是,他们为台湾新生的志愿服务还没有结束。
台湾新生说明会
北大未名湖的南侧有一处静谧的三合庭院,小院依山傍水,四周簇拥着茂林修竹。这座庭院就是著名的临湖轩。9月2日晚上,北大台湾研究会在这里为台湾新生举办新生说明会,针对他们入学后生活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过来人的经验。
一位新生问道:“如何去办理《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签注?”几位志愿者做了细致的回答,除了告诉他办理签注的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还顺便告诉他从北大到北京市出入境管理局的乘车路线。
细心的夏雯震还把办证的程序逐字写在写字板上,在座的新生如获至宝,赶忙记下这些经验之谈。
现场气氛很活跃,新老北大学生的互动很多。新生的问题既有“如何在校内上国际互联网”,也有“怎样办理北京交通一卡通”,还有“怎样在北大选课”……
在座的老同学对于新生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其所能帮助台湾新生答疑解惑。突然,台湾新生廖淑志问道:“在北大可不可以不去集体浴室洗澡?”其他新生也很关心这个问题。原来,很多台湾同学非常不习惯大陆的公共浴室,他们希望澡堂有隔间。
这时,夏雯震同学拿出他的洗澡证,幽默地说:“这洗澡证并非是为了证明我洗过澡,而是可以保证我去勺园。可谓:一证在手,其乐无穷。”这是北大为解决令港澳台同学头疼的洗澡问题,而提供的“特殊待遇”,台湾同学可以凭洗澡证去北大勺园的单间浴室洗澡。
很多台湾新生得知这个情况后,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们对于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到满意,也对他们在北大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