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北大在校入伍士兵二炮某旅班长高明
作为“优秀士兵”的高明(前)在战友们眼中还是个“阳光青年”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杨傲多 本报通讯员王永孝 余韦
2005年12月的一天,建国以来北京大学在读大学生中第一位应征入伍的士兵高明,一走进第二炮兵某旅军营就引来关注。2003年高明以甘肃省文科第八名的成绩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录取,连续两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校第一年就入了党。他来当兵到底图什么?
2007年7月,夏日午后,云南边陲小镇,高明坐到记者面前。
他直爽地说:“这是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当兵尽义务,哪有那么多为什么!我想来当兵,觉得应该来,又有机会,就来了。”
2005年底,我国正式施行从全日制高校在读学生中征兵的政策,当时大三的高明踊跃报名应征。他说:“男儿意气,无关富贵,人不能只为钱活着。”还特意写了一篇《我为何南行从戎》:“北大自建校之始,兴亡感与责任意识便成为一种自觉而内在的承担,这种兴亡感与责任意识促使每一位北大学子奋进。成为军人是我人生最大的荣耀!”
短短的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他得到了旅领导这样的评价:“高明是个合格的兵,他尽到了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学习专业最刻苦的兵 2006年5月,高明下连后第一次参加营里组织的导弹专业理论考试,只得了47分。从小参加考试就没得过这么低的分,他羞愧难当。当天,高明就借来了专业资料,逐章逐节地读,老老实实地从头学起。电路原理图是高明所学专业的核心,也是最难掌握的。经过努力,高明掌握了电路图的基本原理,专业水平走到了同年兵的前列。他又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目标:结合实装操作,尽快掌握排除一般故障的能力。
此后,营、连领导破格让他担任了某专业关键操作号手,成为惟一担任此号手的新兵。此岗位责任重大,涉及多个指挥口令,必须熟悉和掌握多门相关专业。带了16年徒弟的五期士官王忠心这样夸他:“高明是我带的兵里学专业学得最刻苦、最快的!”
2006年8月,高明发现正在使用的两套不同版本的专业教材中有一些数据和表述不好理解,就向到连队检查工作的参谋长汇报这个问题,参谋长当即叫他整理一份书面情况给机关。高明利用午睡和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经过5个月逐字逐句的研究核对,写出了近两万字的诠释材料和建议,引起了部队领导和业务部门的重视。
走上讲台的“编外教员” 教导员吴学军是一名优秀政治教员,在营里威信很高。课后,吴教导员想到高明是北大的学生,就向他征求授课意见。
在吴教导员的反复“启发”下,高明才说:“教导员,您的有些引文不准确,您讲的恩格尔系数太抽象,您讲课方式不灵活,应该多采取提问式、辩论式的互动教学方式……”
后来,吴教导员常讲:“以后备课再不敢马虎,我得往北大教授的水平去努力!”
值得称道的是,一年多来,高明成了旅里名副其实的“编外教员”,先后十多次被请上讲台为干部战士授课,给刚入伍的新兵谈当兵的感受,给全旅干部讲人力资源管理、讲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每堂课都引起了良好反响。
部队上下的认可,更激发了高明的积极性。他发挥专业优势,利用班里的小黑板,自愿担当起全连的业余教员,为一些后进战士补专业课。时间一长,连队流行起一句口头禅:“有不懂的,找高明去啊!”
2006年8月的一天,部队领导作出一项让高明意想不到的决定:请高明为全体干部上一堂现代管理课。高明接受任务后,兴奋得一夜没睡好觉。他想,一个新兵能登台为干部授课,那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啊!
为了上好课,他下连队、上机关,围绕部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研究,结合现代管理理念,对部队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撰写了一万余字的教案。写完教案后,高明心里还是没底儿,就拿着教案请领导给他提意见。最后,几经易稿他才满意。
上课那天,数百名干部来到礼堂,部队领导一个不少地坐在台下。课堂上,他结合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以及部队实际,围绕激励的原则方法、绩效评估机制、人才培养,侃侃而谈。他新颖独到的见解和严密的逻辑思维,深深地打动着台下的每一名干部。讲课结束时,高明激动地对部队领导说:“感谢首长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用更多的知识为部队建设作贡献!”
前不久,高明又被请上讲台,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会,给全体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受到大家的普遍好评。
永远保持爱国心上进心平常心 高明是个“爱表现”自己的人:连队组织体能训练,别人一次做10个引体向上,他非得做20个不可;别人一次做40个俯卧撑,他得做100个才罢休。大年三十,战友都准备着过新年,他却一个人到操场跑10公里。当别人劝他这是何苦呢,他回答道:“我不能虚度每一天。”在不少人眼里,这些都是高明爱“出风头”、“不谦虚”的表现。
但就是这样一个大家都觉得不怎么“谦虚”的高明,有一件事却让大家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在一次导弹专业理论考核中,曾一直名列前茅的高明却意外地败给了一个叫耿庆新的同年兵。这对一直没有输过别人的高明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一连好几天,高明就像霜打的茄子,没了精神头儿。正当大家担心高明想不开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拜耿庆新为师,虚心向他求教专业知识。很快,两人成了好朋友。
“从高明身上,我看到一个北大学子的内敛和谦虚。”耿庆新对高明的虚心学习更是佩服有加。
面对22岁的高明,你会感到他身上有着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担不担心在部队的两年学业会被同学落下?
“我选择当兵就要一心一意地当兵。这两年在部队,我也收获了很多。回去再当学生,更渴求知识。了解了部队的管理后,对学习也更有益啦!”
———部队两年,你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心态发生了最大变化,变得更平和、更简单、更平常地去面对事情、处理事情。”
———你这么年轻就成了典型,今后出了名,你会怎样对待自己?
“一如既往!永远保持爱国心、上进心、平常心。
我知道自己只是个代表,是一种媒介。我想让地方大学生更了解二炮,更了解部队,更关注部队!”
感动与偶像升华绚丽青春 2006年9月,高明以“穷山读兵书,含笑看吴钩”为题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文章,谈自己在部队的收获和受到的锻炼,在北大青年网分13次陆续刊载,引起了师生和社会青年的热情关注,点击率均在千次以上。其中特别讲了新兵连里三件让他感动的事。其中的一件事是,新兵下连前的手榴弹实弹考核时,一个新兵由于紧张把手榴弹扔到不到5米远的战壕里。当时在一旁保护的营长不加任何思考,就扑在新兵的身上,结果新兵安然无恙,营长的脸上被弹片划破了两三厘米的口子。这件事让高明理解到“战友”二字的分量。
2007年6月,高明在参加二炮科学发展观经验交流会期间,应邀回母校与师生座谈,介绍其到部队后的训练生活。他的成长经历成为北大热门话题。北大新闻网刊载高明的事迹,仅两天时间点击率就达八千多次;北大未名网站热点话题、“三角地带”BBS论坛有关“高明”、“二炮”的发帖、跟帖达五百多条。
高明说,在他不长的军旅人生中,有两个被他视为“偶像”的人。一个是班长王忠心。年届四十的王班长虽然是旅里有名的技术大拿,可他从不懈怠,训练、出勤样样领先。每次重大的考试、实弹发射都屡屡建功。另一个就是营长董慧。高明在日记中这样写到:“营长是一个有职业精神的军人。我从未见他目光含混或是精神不振,从来都是语带坚定、面露坚毅。他专业技术精湛,拿了连续两届基地比武控制专业的第一,他是我的标杆。”
大学生高明为部队增加了新绿,部队的火红熔炉也为新一代大学生淬火加钢,锤炼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