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喜文的故事:
当了7年爱心大使未曾与辛文谋面
当年,带着徐洪艳走进大学校门的就是高喜文。
走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光明
34岁的高喜文在吉林市公安局工作,老家在磐石农村,15年前,他在磐石一中读高三,成绩优异。1992年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叫辛文助学会的组织主动表示要帮助他完成学业。多年以后,高喜文回想起那一刻的感觉,就好像长时间在黑暗里走路的人,突然看到了一线光明。
1993年,高喜文考上吉林化工学院。辛文助学会给他寄来了学费。此后,每个学期,他都能收到辛文寄来的100元学习用品费,直到大学毕业;每到节日,他都会收到辛文寄来的信和礼物。然而,毕业后他与助学会失去了联系。
2000年3月的一天,新学期开学,他经过吉林第四中学,看到校门口一群人正在争执。一个清洁工要把地上的一大堆本子拿走,但是有人不让,说是送给学生的学习用品。高喜文打开本子一看,“辛文”两个熟悉的字迹突然跳进他的视线,那是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他帮忙把本子送进学校传达室。之后,他接到了辛文助学会的电话。原来,那天原本是与学校约定好给九九级1000多个学生每人一个笔记本,但衔接上出现了问题,幸亏他出现了。这一次,辛文邀请高喜文做助学会的爱心大使,他欣然答应了。
一眨眼东西在地上人却没看到
“地点都选在闹市,像河南街就是‘点儿’,事先电话通知我时间、准确的地点。”高喜文神秘地说,有时是笔记本、书、月饼,有时是钱,还有的时候是一面大镜子。开始时,他特别好奇,心想这下有机会见到“辛文”了,东瞅瞅西看看,这个像,又好像不是。后来,他多了一个心眼,提前一小时赶到约会地点,想看看辛文到底长得什么样?可是,一眨眼的工夫,东西已经在地上,人却没看到。不过,他相信,他一定曾与辛文擦肩而过。
每年的3月5日和9月10日,是高喜文与辛文“接头频率”最高的日子,助学会特别选择这两个日子,给贫困生邮去学习用品费。中秋节前夕,委派他给永吉师范学校藏族班、吉林四中双特班的每一个学生送去一块月饼。高考前,给双特班的孩子们送去巧克力。有时,“约会”一周会有两次。2000年至今,究竟有过多少次,他数不清了。
从1992年到2005年,13年里,他想了许多办法,找过很多人,但始终没找到辛文。他渐渐理解辛文的意图,不再寻找,而是安心地做爱心大使。
曹俭、曹野双胞胎兄弟的故事:
很想见辛文 就想鞠个躬
和高喜文的想法不一样,曹俭还在寻找着辛文,他曾多次向高喜文探听消息,但是答案并不让他满意。
这个日记本 不舍得写一个字
曹俭的学校被一片农田包围着。8月31日,秋高气爽,黄色的谷穗衬托出一栋灰色楼房。这里是吉林市龙潭区杨木中学,300多名农村学生,27名老师,28岁的曹俭是其中一位物理老师。听说要讲辛文的故事,他特地回了趟家,找来了一个笔记本。那是一本普通的笔记本,但对他有着非凡的意义。
1999年夏天,19岁的曹俭从永吉师范学校毕业。这是辛文送给他的毕业礼物。内页,写满了字,足足16页,整齐、秀丽的笔迹,写着如何做一个好老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如何选择伴侣。这成了他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曹俭没有用过这个本子,他说,这辈子也不舍得在上面写一个字。他把本子保存在家里最安全的地方,隔一段时间,就会拿出来看一看。
同样的笔记本,19岁的曹野也收到了。他俩是双胞胎兄弟。1997年,哥俩同在永吉师范学校读书。当年9月,他们收到一封署名为“辛文助学会”的来信。自此以后,每月初,兄弟俩都能准时分别收到辛文寄来的30元钱,这些钱够10天伙食费,加上师范补助,他们挨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毕业后,曹野去了磐石一所村小任教,曹俭留在父母身边,成了一所乡村小学的教师。曹俭曾算过一笔账,两年里,辛文共资助兄弟俩1600多元钱。
声音沙哑的老师累得说不出话
现在,曹俭的声音很沙哑。3年里,他承担着初二、初三两个年级的物理课,最多时,一天要连着上六节课。有一阵,他累得说不出话来,医生警告他,静养,否则很可能失声。
可是,曹俭说,停不下来。杨木中学位于农村,但是每年保持着85%的重点高中升学率。乡村的孩子们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而他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给孩子们最多、最好的知识。
去年,班里有个男孩有点奇怪,中午从不带饭,也不吃饭,常年穿着一件旧衣服。于是,老师们开始默默地轮流给他买盒饭。曹俭隔一段时间,买一箱牛奶给他补充营养。他说,从男孩的身上,他看到当初艰难求学的自己。中考时,他考了569分,离满分只差31分。
想给辛文拜个年 却找不到
在曹俭的称呼里,辛文不是老师,而是叔叔。他猜测,他一定比父亲年纪小,但是给了他亲人一样的温暖。
1999年,和辛文的再度联系让他很兴奋。原来,毕业之后,辛文还在一直关注着他。但是,由于辛文从不透露电话号码,这种联系只能是单向的。再之后,每隔两三个月,曹俭就会接到辛文的电话,问起他的生活、工作,包括婚姻。有时候,电话打到家里,辛文会先和父亲唠一会儿,问问家里的情况。
有了手机,曹俭能看到来电显示,他悄悄地把号码记下来。2004年除夕夜,他拨通了号码,想给叔拜个年。然而对方却说,这是船营二医院公用电话,根本没有叫辛文的人。后来,曹俭注意到,每一次,辛文都用公用电话。
现在,每隔一段时间,辛文还会打来电话,和他聊聊工作、生活。有时发现他的思想有压力,电话就会打得勤一些,有时会说三四个小时。
曹俭说,想见辛文的想法一直很强烈,哪怕就是说声谢谢,鞠个躬。他猜测,辛文可能是一个人、一群人,但是,如果每个人都是辛文,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温暖很多。
新闻
附件
辛文助学之冰山一角
■汇款单节选:
由于多次搬家,辛文助学会的很多汇款单散失了,我们只见到一小部分,节选如下:
2002年12月22日,给北京大学张赞和孔双蕾,哈工大魏振岩,吉大梁磊、赵洁,东北电力大学田耘绮每人寄去200元学习用品费。
2007年4月15日,给吉林农大王喜亮,北华大学赵相博、刘敬薇、王国亮,云南农大信吉阁,华北电力郭加开,延边大学王瑞莹、王楠楠,山东农业干部管理学院王丽丽,长春工业大学杨绍元分别寄去200元。桦甸一中郭婷、王兆龙、桦甸四中麻爽、郭加威则分别收到100元。
今年的教师节快到了,辛文又开始做准备,预计将给20名左右双特生寄去学习用品费。
■辛文助学会不完全大事记
1997年至2007年,连续10年资助吉林四中双特班学生。信吉阁是首批双特班学生之一,从入学之初到今年研究生毕业,辛文对她的资助持续10年。
1999年至2002年,关注永吉师范学校藏族班。助学会给学生们订了《西藏日报》、《足球》等报刊。中秋节给藏族生送月饼,陪他们过藏历年。从中选出两个藏族学生,达瓦(男)、普布普尺(女),全程资助三年学习用品费,每学期每人200元。
1998年,向北京抗洪救灾指挥部捐款2000元。
2003年,向吉林市抗击非典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捐款2000元。
2004年末,向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500多元。
为“吉林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和“吉林省公安英烈抚慰基金”捐款,至少两万元。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