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ralv-Maurstad |
第二幕:培尔·金特向山妖大王的女儿、绿衣女人求婚 |
完整再现易卜生与格里格的伟大合作
为纪念格里格逝世100周年,上海交响乐团携手挪威国家歌剧院、挪威国家剧院、挪威国家芭蕾舞团,9月1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音乐戏剧《培尔-金特》,这是易卜生的戏剧杰作和格里格的著名配乐在中国首次完整同台演出。
文/蔡宸亦
易卜生与格里格,很难说究竟是谁借重了谁的名声。生前他们共同锻造了不朽的《培尔-金特》,死后又都受到隆重的国葬,连他们逝世的日子都紧挨着—去年是易卜生逝世100周年,今年则是格里格逝世100周年。
9月1日音乐戏剧《培尔-金特》在上海大剧院上演,这出戏的阵容超强,挪威国家歌剧院、挪威国家剧院、挪威国家芭蕾舞团带来了原汁原味的“北欧风情”。
《培尔-金特》是易卜生创作于1867年的一部五幕诗剧,故事取材于挪威民间传说。主人公培尔?金特是一个富于幻想的人物,被认为是“挪威浮士德”。他放纵好色、见异思迁,长期离家在外冒险、游荡,晚年病弱潦倒,最后死在始终忠于他的未婚妻索尔维格的怀中。易卜生通过青年农民培尔所经历的光怪陆离的冒险生活,对权力、金钱甚至欧洲的殖民历史进行了尖刻的嘲讽。
1876年2月24日,《培尔-金特》首演于挪威首都奥斯陆的克里斯蒂安尼亚剧院,并大获成功。著名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的名作《培尔?金特组曲》,正是他应邀为这次首演而作。至今,话剧版《培尔-金特》长演不衰,电影大师伯格曼生前曾数次执导,而《培尔?金特组曲》则始终是格里格上演最多的曲目。
此次由上海交响乐团携手3家挪威国家级演出团体奉献的演出可谓名流云集,饰演培尔?金特母亲的莉塞?弗耶德斯塔德一直是国际知名的“易卜生亲演剧团”成员,因在一系列易卜生戏剧中出色地饰演了女性角色而被授予亨里克?易卜生荣誉奖章,还获得过挪威评论家奖和2006年易卜生百年奖。担任导演兼旁白的,则是在挪威戏剧界地位举足轻重的托拉尔夫?莫尔斯塔德(ToralvMaurstad)。早在1974年,他就被挪威国王册封为爵士,曾任奥斯陆Nye剧院和挪威国家剧院舞台导演。他出身演艺世家,父亲艾尔弗雷德?莫尔斯塔德是挪威第一个踏足电影圈的戏剧工作者,父母和他都上过挪威邮政部发布的演员系列邮票,只不过年代不同、面值不同而已。
曾无数次指挥《培尔-金特》的挪威指挥家泰尔杰?密盖尔森(TerjeMikkelsen,现为上海交响乐团常任指挥)说,这次上演的版本不仅是上海首演,更是中国首演。与通常的管弦乐版和戏剧版不同的是,此次《培尔-金特》将从剧本中抽出所需要的对白,准则是为表现音乐而服务。虽然借助了舞蹈、表演、朗诵等多种手段呈现易卜生笔下的故事,但密盖尔森坚持认为这个版本“将是一个机会,让我们更接近格里格,而不是易卜生”。
不过导演莫尔斯塔德却似乎并不满足于只做音乐的陪衬,他说:“虽然这是个音乐会,但许多音乐被记入了歌词中,从而成为了戏剧的一部分。”莫尔斯塔德曾在易卜生的经典剧作《培尔-金特》、《商标》和《玩偶之家》中饰演主角,那是他演艺生涯的高峰,对他来说,《培尔-金特》可能更多是属于易卜生的。
指挥密盖尔森专访不喜欢挪威的格里格
B=《外滩画报》
T= 泰尔杰-密盖尔森
B:这次演出的版本很特别?
T:对,是特意为上海观众准备的礼物。以前的《培尔-金特》总是把戏剧放在第一位,是为了易卜生的戏剧而演奏格里格的音乐,而这一次,我们是因为格里格而去寻找易卜生。我们尝试用最原始的格里格方式来思考音乐,用音乐来叙述《培尔-金特》,我想大家能有机会了解到当时格里格作曲时在想些什么。
B:提起格里格,人们往往只想到他的《钢琴协奏曲》和《培尔?金特组曲》。
T:对,格里格钢琴曲最出名,当然还有《培尔?金特组曲》,但绝大部分人不知道,他的交响舞曲也非常棒,他的4首挪威舞曲都是很了不起的作品,具有极高价值。我经常指挥他的管弦乐作品。
B:格里格被称为“北方的肖邦”,他的音乐是否强烈体现了挪威的“民族性”?
T:他是一个挪威人,但你不能说他的音乐是挪威的。他并不局限在这个小国家,当时挪威也没有像样的乐团和听众,于是他放眼全欧洲,寻求新鲜灵感。他用挪威的民歌元素和曲调为基础,学习欧洲化的作曲技巧,形成了新的语言,这使得他的音乐更有生命力。格里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较早具有民族意识的作曲家之一,他有非常优秀的配器技法,他的和声非常独特,很前卫。
B:可是格里格一直被定义为“民族音乐家”,将挪威的风光秀色融入音乐中。
T:我不同意这一点。格里格不是很喜欢挪威,他跟这个国家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好。挪威有太多愚蠢的人。实际上,他在意大利呆的时间比较长。他的音乐根本不限于某个城市或某个国家,而是一位国际性的作曲家。他生活在民族主义、浪漫主义时期,愿意为挪威奋斗,但挪威给了他很多麻烦,即便他出国之后,也还是有很多麻烦。
B:今年是格里格逝世百年的纪念日,挪威人是怎么纪念他的?
T:我们一般不会纪念逝世的日子,那只是一个标志,没什么特殊意义。1993年,他诞辰150周年的时候,我们庆祝得很热烈。当然,2007年,世界各地都在上演他的作品。
B:同样是挪威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跟去年易卜生逝世百年的纪念相比,今年的格里格纪念有何不同?
T:易卜生在世界上的声誉更大。他是世界级的伟大文学家,作品被翻译成各国语言,跟莎士比亚齐名。去年,全球都在纪念易卜生,我还很高兴地在上海看到易卜生雕像。格里格则更多是挪威本国人在聆听,虽然他根据易卜生的戏剧写过一些作品,但国际影响力不如易卜生。
B:19世纪,挪威文艺界涌现了许多像格里格、易卜生这样杰出的人物。
T:丹麦统治挪威400年,1814年战争后割让给瑞典。总的来说,瑞典的控制不那么严厉,宽松的政策使很多文人可以进行写作。格里格和易卜生都是大时代的产物,但他们的创作都是欧洲化的。
B:格里格曾说,自己是挪威的音乐代表。挪威人怎么看待他?
T: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已经太习惯他的音乐,很少考虑这个问题。比如欣赏他的《钢琴协奏曲》时,听200次,也还觉得很迷人。他就存在于那里—那就是我们的音乐。挪威很小,好的音乐家虽然不少,但能与肖邦和德彪西齐名的只有格里格,他是挪威唯一一位有世界声望的作曲家。
B:德彪西批评格里格的音乐是“粉红色夹雪糖果”,你怎么看?
T:德彪西也许不喜欢格里格,但他应该想到,没有格里格,就没有德彪西的音乐语言。他的音乐语言确实受到格里格的启发,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
导演莫尔斯塔德专访
错过与伯格曼合作易卜生戏剧
B=《外滩画报》
M= 托拉尔夫?莫尔斯塔德
B:你被誉为《培尔-金特》的最佳诠释者。
M:我曾在电视、舞台、大银幕等各种戏剧体裁中演过培尔?金特。即使没有音乐,我一个人,都能把《培尔-金特》演下来。去年,我在北京就演了单人版的,2002年冬奥会的时候,我也在美国盐湖城演了《培尔-金特》的片段。当然,易卜生的戏剧,我都演得非常多。
B:上世纪70年代,你和莉芙?厄尔曼共同出演的《玩偶之家》蜚声百老汇?
M:对,她是英格玛?伯格曼的长期合作者,而后者最近刚刚去世。
B:能谈谈伯格曼的戏剧成就吗?
M:伯格曼在戏剧方面是个多面手,他能导演各种类型的戏,又能自己创作剧本。他根本不需要易卜生,不需要莎士比亚,也不需要贝克特,仅仅是伯格曼这个名字就足够了。不过我认为,总体来说他是个电影工作者,他的名字上的光环,基本来自投身电影创作所获得的成就。
B:你曾经与他合作过吗?为什么他也对易卜生如此着迷?
M:因为易卜生是最好的,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戏剧家,无人能超越。伯格曼也曾经导演过《培尔-金特》,生前的最后一部戏也是易卜生的《群鬼》,但是很遗憾,我没有机会与他合作。当年,我在挪威国家剧院工作,而他则曾在挪威另一家剧团担任过两年的团长。我打电话给他,问他有没有兴趣一起排戏,他说当然有,他会在秋天来奥斯陆与我进一步讨论,结果那年秋天他拍电影去了。第二年,我去瑞典,又设法与他联系,询问他是否有兴趣来国家剧院,他说好,但结果又没抽出时间来。
B:你曾经在好莱坞音乐剧《挪威之歌》中扮演了格里格?
M:对,那是个喜剧,戏里我骑着马,留着长发,驰骋在挪威壮美的疆土上。格里格的音乐、旋律、和声取自挪威的民间乐曲,每个挪威人都对他创作的乐曲旋律似曾相识。像西贝柳斯一样,他的音乐民族性非常强,他的伟大并不在于交响乐,而是那些充满挪威民族风味的乐曲。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