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近7万名进入新课改的高一新生正式上课。上周大多数高一学生从学校领到了新课本。令他们惊讶的是,拿在手里的课本并非过去新学期开始时领到的十来本书,而是近40本或更多印刷精美的新教材。
“一下子发了50来本书。
粗略算了一下,书费都到600多元了。”海淀区一位中学教师说,这么一大堆书,引发了不少老师一片议论,“学生增负”——这个过去略显敏感的词语悄悄地蹦了出来。
记者日前从海淀、东城、西城部分高中校采访了解到,由于新课改采取模块教学模式,因此和往年开学只发放一个学期的课本不同,今年高一年级发放的是一个学年的教材,即相当于过去两个学期的课本数量。西城区的161中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过去一门课一个学年一般只有两本教材,新课改后每个学年按4个模块来上课,每个模块都有一本教材。该校高一必修课本现在一共发了39本。相比过去一个学年,课本数量的确增加了一倍,但费用基本持平。
北京九中校长郝显军介绍说,虽然新课改后学生书包会比原来沉,但实际上,学生负担重不重和书的数量没有必然联系。西城区教委高中课改有关负责人表示了类似的观点,她说,课业负担不仅和书本数量有关,而且和课本难易程度等多方面有关。
本市部分高中负责人表示,相比学生,进入新课改的教师负担更重。由于新课改教材知识点比较广,但内容并不深,老师备课需要了解两套甚至更多的教材。(罗德宏)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