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子女入学“南腔北调”
吃苦能力优于市区学生
各小学今年“吃撑”了
昨天,全市中小学生开学。第一年来到青岛上学的新市民子女,也走进了各所小学。据悉,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很多学生仍然说当地的方言,课堂上经常会南腔北调。但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点,却是很多市区学生所不具备的。
老师说话用上“哑语” “我说的大家能听懂吗?”昨天上午,四方区双山小学一年级1班的班主任周梅,在课堂上一连向学生问了好几遍,不少学生仍然一脸茫然没有反应——学生们听不太懂普通话。
与此相同的是,周梅也听不懂一些学生的话,他们只会说当地的方言,而他们的方言有湖北话、湖南话、江西话等等。相比之下,省内的方言还是通俗易懂的。没办法,双方只得辅以哑语。
比城里孩子听话 “不过,一般来说,这些学生一个来月就能适应了”,周梅说,他们的接受能力挺快的,会很快学会普通话的。
昨天一天,最让周梅感动的是新市民子女的朴实、真诚、能干。有的学生会主动提出来,“老师,我应该帮你干点什么?”在课堂上,青岛本地的孩子不太听话,课堂上坐不住,显出娇惯的特点来,而新市民子女在这方面就比较好,能够听从老师的教育。
对于这一点,2班的班主任吴文娟也是深有同感。她说,第一天主要是教学生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虽然新市民子女在认字多少及一些习惯方面不如市区学生,但他们的朴实更能打动人。
本地生缺席运动队 双山小学校长郭圣涛告诉记者,学校的新市民子女普遍具有的特质是不怕苦能吃苦,这种精神为学校争得了不少荣誉。如女子足球队几乎每年都是市里的冠军或亚军,去年的31人绑腿跑项目也获得了市第一名,今年新组建的31人运动队也全部都是新市民子女,因为市区的学生家长都怕孩子累着,不愿让孩子参加。而新市民子女在运动中也展示了优于市区学生的素质,就是能吃苦,敢拼搏。
“学生的求知欲也很高,但不少学生家里太穷了,去年学校看到有学生很喜欢学电脑,就把学校的几台不用的电脑搬到了学生家里,让他们学习。”郭圣涛说,要给新市民子女更多的温暖。
新市民子女年年多 据悉,双山小学今年一年级两个班有71名学生,其中本地学生只有9人。全校新市民子女高达84%左右。
这也是近年来我市新市民子女猛增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四方区教体局了解到,今年的一年级新生共有新市民子女957人,比去年多出200余人。全区26所公办小学中,已有16所招收新市民子女了。据有关人士透露,今年已达到饱和状态了,增校、扩班等方式都用上了。
其他区也迎来了新市民子女的历史高峰年。市北区今年的新市民子女也有800多人,超出去年不少;李沧区的校舍容纳能力也是捉襟见肘;开发区现在每年新建一所学校,可容纳30多个班,但还是跟不上新市民子女增长速度……
记者巩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