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一为杨大可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刘永好
聆听着山风的呼唤,他从大山里走来,走过都市的喧嚣,最终回到村里和乡亲们一起安心种树。他脚下,走出的是新时期大学生的新农村创业路。
——题记
可娃仔回老家来种树了,这在村里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新闻,当时招来不少闲言闲语。
2000年春节前夕,杨大可瞒着父母,辞去成都的工作回到老家。儿子回来了,听说在大城市里找了份不错的工作,每个月工资几千块,老杨家腰杆都挺直了许多。一看父母那高兴劲儿,杨大可决定将自己的想法瞒过春节再说。
正月十五,一场可以预料的家庭风波爆发了,差点断了杨大可的种树梦……
回乡种梨遭遇亲情阻力
出重庆云阳县城往东北走75公里,沿着山路进入无量山脉到双土镇天赐村,那里就是杨大可的老家。这里自然环境恶劣,最近的大雨引起两次塌方,直接阻断了路面。村民多是种些玉米、大豆,惟独老杨家靠在山上种树、种药为生。
虽说生活温饱有余,但老一辈人最大的愿望还是让孩子们多念些书,走出深山。老杨家也是一门心思想把可娃仔盘出去,好在大城市里谋个差事。
2000年春节,杨大可带着女友杨永琼回家过年,过了十五还不肯走,说要到山上去种树,一下就把老两口惹急了。父亲抡着棍子要赶走这个不孝子,母亲只能绝望地低泣。暴风骤雨的怒吼冲着杨大可持续了好些天,之后远近的亲戚朋友陆续上门,家族的长者苦口婆心地劝,都挡不住杨大可心意已决。
从四川大学毕业后,杨大可和女友各自在成都找了份工作。女友打算在成都安家,杨大可却告诉她自己想回家种梨。巨大的分歧差点让两人就此分手,好在杨大可灵机一动,跟女友定了个“三年之约”:如果三年还干不出点名堂来,再回城里打工也不迟!
就这样,两名大学生开始了在无量山上的种梨生活。他们瞒着女友家人,谎称在广州工作,直到有一次打电话,手机显示才穿了帮……
一家人3年没穿新衣裳
回乡种树,一开始杨大可想得很简单:自己种树,女朋友算账。但要想在贫瘠的土地上刨出钱来,谈何容易?
2000年,杨大可揣着打工挣来的6000元现金,和父亲一起去怀化买树苗。父子俩在宜昌错过了当天去怀化的火车,只得在当地住一晚。
父子俩走街串巷,走了半个宜昌城,才找到一家便宜的旅店,5块钱一晚。站在店门口,父子俩犹豫了半天,5块钱被攥得皱巴巴,掌心全是汗水,谁也舍不得递出去。父子俩最后在火车站候车室的椅子上过了一宿。冬寒夜冻,年迈的父亲冷得发抖,杨大可只能背贴着父亲,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取暖。
那一年,杨大可先后引进了几十个品种来试种。好在引种回来的大果水晶梨第二年就试种成功了,两个年轻人随即决定承包无量山营盘岭的200多亩荒山,大规模种植大果水晶梨。
因为缺资金,200多亩荒地的开山、劈石、垒土、挖坑,全是杨大可自己干。太阳一晒,肩膀、背部开始掉皮,一沾衣服或被子就特别痛,杨大可整晚睡不着觉。那段日子,家里连每个月二三十块钱的电话费也交不起。理一次发花个两三块钱,杨大可都觉得很贵,一家人三年没穿过一件新衣裳。
然而,杨大可一直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正像爷爷告诉他的那样:希望是苦难的一剂良药。2002年,第一批大果水晶梨顺利挂果,卖出了五六万元的价格。杨大可看到了希望,女友杨永琼也成了他的妻子。
熬过最初的苦日子,杨大可的路开始越走越宽,荣誉也接踵而至。他先后荣获“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2006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等称号。他注册的“大可牌”水晶梨也在重庆市第二届森林旅游节上获得银奖。
山变绿乡亲荷包鼓
这些名头当中,杨大可本人认可的说法是“新型知青”。他解释说,“我当初回农村,一是因为爱树,再就是想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只是,这个机会来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杨大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2004年,杨家的果园纯收入已达10万元。当时,村支书找到他,嘱咐他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父子俩都有些犹豫,担心大果水晶梨的推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
杨大可和父亲还在犹豫时,爷爷已经在挨家挨户动员村民了。在镇党委的协助下,杨大可发起创建了云阳县水晶梨专业合作社,以“包成活、包技术、包回收”的形式,与附近的村民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加入合作社的村民已达245户,种植面积达11000亩,每年能为村民们增收1000多万元。
山变绿了,乡亲们的荷包鼓了。但杨大可并不满足,又准备推行树下种草、以草养畜、畜粪肥树的循环经济模式,让梨园发挥出更加可观的生态经济效益。
如今的无量山,满目苍翠,杉树、槐树、板栗等在山脊上直耸云霄。杨大可告诉记者,现在林子里又有野兽了,“去年,狐狸还偷吃过我家的鸡。这两年春天,鲜艳的锦鸡也飞来了,在这里争山头之王。几十只锦鸡挤在一棵树上,远远望去,一团金黄,漂亮极了。”
领潮者说
从杨大可身上看到了当年我们创业初期的身影!我们就是这样面对压力,一步步地拼搏走过来的,我为杨大可的行为感到骄傲!
现在中国农村已进入发展现代农业和规模经济的新阶段,杨大可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带领和帮助当地农民,科学种养,找到了现代农业、种植业的发展方向,这非常好。这是历史的机遇,对当地农民来讲是脱贫致富的大事。
当前国家重视农业,转型中机会多多,农村缺少科技。希望更多的杨大可能回到农村创业,做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