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在马路上常见的盲道铺到场馆里了。”一进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大门,首先跃入眼帘的是鲜明醒目的黄色盲道。9月11日,“好运北京”盲人门球国际邀请赛将在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开赛,这是“好运北京”体育赛事中今年举办的惟一一项残奥会项目。
为了迎接这场赛事,赛场内的比赛设施和无障碍设施正在加紧安装铺设。记者闭上眼睛体验了一下,摸索着按照盲道走了一圈,发现体育馆内所有道路都铺设了盲道。从北门进入往场馆里走,盲道由一字直线变为十字路线,向左走是医疗、药检的区域,向右走则是比赛场地和热身场地。
场馆团队负责人介绍,“盲人运动员进入场馆内,可以自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不用别人引导。”
仅铺设盲道是不够的,场馆建设团队还从盲人运动员的角度出发,在馆内设置了完善的语音导盲系统。在走廊路口、卫生间、电梯、淋浴间等很多地方都设有盲人专用的语音提示点。盲人只需走盲道到提示点处,轻轻按下提示键,耳边就会响起语音提示系统的录音提示。
除了满足盲人的需要设置了导盲系统,理工大学体育馆还为残障观众设立了轮椅席位。在场馆外侧专门建设了一部无障碍电梯,观众可以坐轮椅进入电梯。下了电梯,专用坡道直接通向场地内二层的轮椅席。场馆内共有20多个轮椅席,后面是陪同席,方便残障人士的家属陪护。场馆内增设的坡道连通了所有场所和区域。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轮椅席的残障人士也可以从专用的紧急疏散坡道,有序地疏散出体育馆。
北京理工大学场馆团队负责人介绍,为了迎接即将举行的盲人门球比赛,除了加紧完善场内设施条件,场馆周边的商店、食堂、医院里也都增设了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运动员赛前赛后在校园内自由地活动。
“同场比赛的三个选手很快就冲过了终点,剩下一名选手仍在步履蹒跚地一步一步地走着。他走得很慢但是很坚决,走到50米的时候他突然跌倒了,费力地爬起来后他又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全场观众都大声喊着他的名字,齐声为他加油。走到70米的时候,他又跌倒了。就在他再次艰难地爬起来的时候,全场观众齐刷刷地站了起来,一起为他鼓掌。在全场观众的掌声中,他终于走完了最后的30米。”这是2005年北京市十大志愿者之一的郝悦讲述的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脑瘫组百米比赛的故事。郝悦说:“当时我在聋人跳高场地服务,远远地看着那名坚持到终点的脑瘫运动员,眼泪刷地就流出来了。不仅是我,在场所有的人都被他深深感动了。在和残疾人运动员的接触中,你经常会被他们感动和震撼。”
上周末,北京理工大学400多名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天半的集中培训。十几位参加过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的志愿者也来到了培训现场,和即将上岗的志愿者进行交流。
梁苏会、张琳等志愿者也介绍了他们服务第七届残运会的经验和感受。“像这样的运动员还有很多。不管在泳池里还是田径场上,都是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用生命影响生命",他们那种遇到困难决不放弃的态度影响着我们。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不断地感动着、鼓舞着旁边的残疾人,甚至是健全人。”志愿者们的亲身感受给了即将走上岗位的志愿者们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一天半的培训活动还安排了残奥会知识、残疾人礼仪、盲人门球项目介绍、助残技能、特殊心理辅导等学习内容以及团队建设、助残体验等活动,400多名理工大学的学生志愿者积极参加了培训,为服务好“好运北京”盲人门球比赛做了充分的准备。
本报记者罗乔欣实习生许彦RJ187
图一:工人们在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内铺设盲人比赛专用的地胶。 本报记者饶强摄RJ194
图二: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内的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