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可英 通讯员/宋伟)拱北海关有关负责人昨日透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实施2年来,该关区共从东盟各国受惠进口货值约1.3亿美元。在目前已实施的8个优惠贸易协定中,进口货值量居第二位,仅次于香港CEPA。
货物贸易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5年7月协议实施以来,双方7000余种商品开始全面降税,贸易额持续增长,体现了自贸区建设对双方贸易的积极促进作用。目前我国是东盟第4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东盟也成为我国的第4大贸易伙伴。
拱北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从该协议开始实施至2007年7月20日止,拱北关区下辖的珠海、中山两市共受惠进口东盟各国货值约1.3亿美元,税款优惠1440万元人民币。其中以珠海口岸进口量为主,约占关区东盟受惠货物进口总值的92%,约达1.2亿美元。在2006年,拱北关区共从东盟受惠进口约6828万美元,增长迅猛;今年上半年,该值与去年同期比再增长了14%,达4074万美元。从降税产品来看,该关区从东盟进口较多、增长较快的是冰乙酸、正丁醇、异丁醇和牛皮,主要来自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未来几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关键时期,蕴涵了巨大商机”。拱北海关相关专家介绍,自2005年7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实施以来,我国对东盟原产的5375种商品实行降税,对东盟各国平均税率从9.9%降到目前的5.8%,降幅达到41%。到2010年,我国自东盟进口产品将有93%的品种实行零关税。海关提醒,企业应抢抓机遇,充分享受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