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5日电 东莞市政府台湾事务局副局长陈锡辉最近十分繁忙,商业部和海关总署的44号文出台以后,他与下属同事协同市外经贸局忙着奔波于东莞台商协会与各镇的分会之间。他说:“政策已经出台了,给了一个月的宽限期,但有些台商还不清楚,老板们都忙,有的甚至不在大陆,现在当务之急,是要用足政策宽限期,能多签一些合同也好!”
据《香港经济导报》报道,7月23日,中国商业部与海关总署发布的44号公告,将1853种包括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产品,规定为限制出口类产品。
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规定要求,被列入限制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在进口原料时,需要将相当数额的保证金存入海关指定账户,待出口核销后,再拿回保证金。保证金根据企业信用级别收取进口料件应缴税款的50%或者100%。这意味着,企业将增加运营的成本。
政策调整的压力
这一政策的出台,其背景是着眼于整体宏观经济的调整,平衡贸易顺差,减少对外贸易磨擦,调整出口结构,同时保证中国在过去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能持续稳定地长期发展。
但从短期来看,政策的调整明显地给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东莞地区带来不小的冲击。据了解,受这次政策调整影响的加工贸易企业有3200多家,占到东莞加工贸易企业总数的21.3%。而其中台资企业有640家左右,他们多集中于家具行业。
台资企业台升家具有限公司(东莞)制造部总经理林奇颖说:“我们的利润越来越少,以前我们烧煤炭,现在为了节省成本,减少浪费,把木屑都用来烧火了。”
事实上,让林奇颖感到压力的,不仅是此次被要求将一笔资金放入海关总署指定的银行账户。而是国家有关部委从去年以来,针对加工贸易企业频繁地作出政策调整。这些政策包括去年出台的139号文、82号公告,今年又出台了90号文、17号公告。其主旨均为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加工企业产品出口、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这些政策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整部份商品出口退税、免税率,二是公布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
东莞大岭山镇是中国出口家具的重要产地。其500家家具企业90%的产品用于出口,主要销往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大岭山镇镇长胡浩举谈到镇上家具生产规模时说,“大岭山已经连续十一年雄踞中国乡镇家具出口额第一位。每天约有200多个货柜的家具产品从大岭山销往世界各地。可以说,要了解世界家具的潮流,看看大岭山生产的家具就可以了。”
大岭山镇的家俱企业,特别是大型家具生产出口企业,多数是台资企业。台湾地区家具工业同业公会在内地常驻机构都设在大岭山。这次国家政策的调整,对大岭山台资企业的影响也最大。
家具重镇受冲击
在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后,大岭山政府先后走访调查了全镇大部份加工贸易企业。结果显示,受直接影响的加工贸易企业303家,占全镇加工贸易企业总数的16.8%;涉及产品出口金额10.4亿美元,占全镇外贸出口总额的68.5%。政策的调整,使家具出口退税由13%下降到11%或9%,部份木制品下调至5%。
业内人士分析说,出口退税每下调2~6%,将给企业增加2~4%的生产成本,加上人民币升值,又给企业增加2%的成本,这将大大削减企业的利润空间。据统计,政策调整使大岭山镇的家具行业生产成本提高10%,服装行业提高4%,印刷行业提高7%,加上近年税费增加、工资上涨,土地资源等生产成本的攀升,致使上述三大行业利润直接下降8%、3%和7%。
此次44号文出台,要求限制出口类商品台账实转。初步估计,大岭山涉及的加工贸易企业需要缴纳实转保证金总计4.5亿元人民币,多数企业表示打算向银行贷款解决,而利息费用必然加大企业的运营成本。
记者在东莞了解到,目前东莞的150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平均利润只有5%的水平。无论是基层地方官员还是中小企业的老板,都希望中央政府推行新政策能“慢一点,不要一刀切,给一些适应的时间。”
据了解,此次被限制出口的1,853种产品,已是中央政府“手下留情”,不但在数量上比预期的少,而且在时间上也是延时发布。如果按预期的被限制类“大名单”2831项商品施行,那么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所受到的影响还将成倍增加。
升级转型是百年大计
陈锡辉十分理解台商们的外境,也在不断为台商呼吁政策的宽限。但他强调,“企业的根本出路还是要升级转型,这才是加工贸易企业的百年大计。”他表示,台商因二十年前台湾经济的转型而转移大陆,那么现在大陆经济转型,台商是不是又要转移呢?从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经济转型是一种规律性的转折,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看,“经济转型”是大势所趋,政策的调整仍将继续。
陈锡辉强调,其实早在去年开始,台商协会就已经成立了一个产业升级转型工作委员会,在辅导推进台商中小企业的升级转型。事实上台商自身也有这样的要求。他说,从台商的长远利益来说,要改变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方式,必须把贴牌生产改为品牌竞争,扩大企业的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必须把单纯面向国际市场,改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这样台商在大陆才会持续发展下去。
大岭山镇镇长胡浩举对记者表示,针对国家政策的调整,我们也将加大对产业调整的力度,扶持企业转型发展、集优发展,最大限度地缓解因政策调整对企业及地方经济带来的冲击。
据胡浩举介绍,镇政府今后产业调整的主要方式,一是推动家具产业升级,通过扶持外资企业与做强民营企业相结合的方式,分类推进、分段改进、分层实现,实现现有企业的整合提高。二是引导扶持有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培育自身的品牌,在原有品牌基础上,争取每年创立十个以上的著名品牌;三是在企业巩固国际市场的同时,帮助企业建立大陆内销的经销网络。四是广招人才,帮助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设计能力,从加工贸易制造为主向设计销售为主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台商未来优势仍在
事实上,尽管大陆产业政策调整会给台商加工贸易企业带来阶段性的阵痛。但东莞以及珠三角地区的竞争优势依然对台商有很强的吸引力。东莞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配套链条,东莞台商投资协会会长郭山辉对此深有体会。
东莞台商与当地民众同根同源,沟通交流十分便利,同时又毗邻香港。伴随企业的升级转型,既可面向国际市场,也可面向大陆内地市场。台商完全可以在东莞继续构筑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大本营。
据有关人士透露,8月下旬五个重要部委联合向高层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调研报告,其中要点包括暂缓出台进一步收紧的政策,给予部分企业银行保证或保险保单为台账保证金,减轻其财务负担,帮助来料加工企业尽快转型等。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表示,决策层将根据调研结果对下一步出台的政策进行微调,这对于一些台商加工贸易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甄雪原)
(责任编辑:车东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