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在考察中国科技发展史时曾发出疑问:为什么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处于世界科技发明的领先地位,有着诸多享誉世界的重大发明,而到了近代,科技发展却出现了衰落,没有发生近代的科技工业革命呢?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难题”。
这个问题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的研究兴趣,他们从不同角度诸如政治制度、文化思维、地理区域、需求动力等方面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无疑给中国当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借鉴。然而,我们在高度重视历史经验的同时,更要注意在我国科技发展、创新道路上出现的新问题。其中,浮躁之风就是阻碍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新问题之一,如果任其蔓延,就有可能成为当代的“李约瑟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尚廉曾不无忧虑地说:“现在浮躁虚假之风已不是个别现象,从项目立项到研究试验、论文撰写、课题验收、成果鉴定、科技评奖、人才遴选等科技活动的全过程,都有浮躁虚假现象”。浮躁虚假的学风会严重损伤国家的科技创新实力,更会影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
科学探索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科技创新活动要求厚积而薄发,没有长期积累、沉淀是不可能出成果的。浮躁之风的根源是急功近利,急功近利的功利性、短期性恰恰与科技创新活动规律背道而驰。如果一个科技工作者不真正把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终生兴趣,甘于寂寞,淡泊名利,而把升官发财当做自己的人生理想,不在科研实践上下真功夫,而在追名逐利上花心思,那么,他注定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很远,更不用说什么创造划时代的科研成果。
诚然,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浮躁之风不只是科技界本身存在的现象,这是整个社会转型期利益取向的增强所带来的结果。因此,有人说,科技界不能独善其身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科技对一个国家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特别对我们国家而言,近代科技的滞后发展给我们带来的苦果和被动至今仍没有消除。面对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再不能错过机会了,不能让浮躁之风成为新的“李约瑟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