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9月6日电 (记者林红梅王衡)我国交通行业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需求为目标,强化基础管理,全国道路运输业初步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网络的不断完善,道路运输业成为服务范围最广,承担运量最大、运输组织最为灵活、运输产品最为多样的运输服务业。
道路客货运输快速增长,服务国民经济能力显著增强。现在,每天在公路上运输的货物超过4000万吨,全国交通综合运输总量的72%是通过公路运输的;每天通过公路出行的旅客超过5000万人次,占全国交通综合运输总量的92%。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明显增强。在应对春运和“黄金周”客流高峰、抗击非典和禽流感、抢运煤电油粮、抢险救灾等重要时段和重点物资的运输中,道路运输都发挥出重要的基础作用。
法制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既是道路运输健康发展的根本体现,又为道路运输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道路运输条例》,结束了道路运输行业无法可依的局面。到去年底,《道路运输条例》的七个配套规章相继发布实施。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地方性道路运输条例。以国家《道路运输条例》为龙头,以部颁配套规章为基础,以地方性法规、规章为补充的全国道路运输管理法规体系基本形成。
全国道路运输市场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交通部门结合贯彻实施《道路运输条例》,加强运政队伍建设,狠抓执法人员素质教育,组织开展了打击“黑车”和非法营运专项行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客运市场非法营运、宰客、甩客、倒客现象得到遏制。货运市场以治超工作为契机,恶性竞争局面得到扭转,货运价格逐步回归,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各地还普遍实行了政务公开,推广应用了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上海、甘肃、重庆、四川、山西、河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面向社会的道路运输信息服务网站,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便利了人民群众。泛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西部省份实施区域合作,进一步打破地区封锁,致力于构建全国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体系,开展“顺畅为民”工程,有效提升了道路运输的通畅程度。
全国道路运输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以资产为纽带,企业兼并、重组和改制步伐加快,涌现出中远物流、中外运等规模化企业,初步形成大型专业集团主导行业发展方向的市场格局;各地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车型结构,提升运输装备水平。全国中高级客车比2001年增长近1倍,营运货车平均吨位比2001年增长了73%。
交通部门把解决农村地区“出行难”、“运货难”问题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组织实施了农村客运网络化示范工程,道路运输服务“三农”的能力显著增强。国家财政投资建设农村客运站,补贴跑农村运输的营运客车,到去年底,全国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83.2%,广大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和农村地区的物资运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我国完善了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组织开展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制定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清理整顿了驾驶员培训学校,完善了驾驶员培训考试衔接制度。近年来,全国道路运输行业群死群伤恶性交通事故稳中有降。2006年万车死亡率同比下降了20%。
为了缓解农村地区“出行难”,我国通过专项资金和补贴等形式,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支持农民有路走,有车坐。
6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的全国道路运输工作会议上,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介绍说,近几年,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把解决农村地区“出行难”、“运货难”问题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组织实施了农村客运网络化示范工程,加快推进了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
“十五”以来,我国道路运输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规模化道路运输企业,成为道路运输业的骨干。
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6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的全国道路运输工作会议上说,通过遵循“政策引导、制度规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针,我国道路运输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十五”期间确定的结构调整目标。
客货运输快速增长、农村运输条件全面改善、交通事故稳中有降……我国交通运输业近年来的巨大变化,从下列数字中可见一斑。
——2006年,日均运送货物4017万吨,全年货运量达到146.6亿吨,占综合运输总量的72%;日均运送旅客5097万人次,全年客运量达到186.1亿人次,占综合运输总量的92%。
——高速公路每天运送跨省旅客100万人次以上。
——全行业实现增加值4363.7亿元,对GDP的直接贡献率达到2.1%。
(责任编辑:车东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