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将被分成五部分运到福建 |
福建专家认真检查国宝的每个细节 |
金缕玉衣 华贵得让人惊叹
N本报记者 李熙慧 黄孔瑜 文/图
本报讯 工人把一件用柔棉包裹的大件物品小心翼翼地抬到了点交台,轻轻打开柔棉,历史教科书中的金缕玉衣呈现在眼前。它的华贵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深吸了一口气。
昨日一大早,记者随国家博物馆、福建博物院的工作人员,来到国家博物馆库房,赴闽国宝的清点交接在这里进行。金缕玉衣等一些玉器展品的清点交接昨日已经完成,将在明天启程赴闽,包括金缕玉衣在内的54件文物珍品,将于20日在福建博物院正式展览。
亲历点交 不放过国宝的每一个细节
在进入国家博物馆库房之前,手提包全部寄存,并经过仔细的身份核验、登记之后,记者和工作人员走进库房。库房里,到处都是一个个的木箱子,而国宝就装在里面。记者经历了整个过程之后,才知道点交程序非常复杂。
国家博物馆的2名工作人员和福建博物院的1名工作人员手持“点交册”,册子上每一页都有文物的彩色照片及现状。当点到玉琮时,一名工作人员把一个蓝色大锦盒放到点交台上,从盒中拿出了深绿色的玉琮,这是良渚文化艺术珍品。
福建博物院2名工作人员不敢怠慢,持手电筒用放大镜检查了玉琮的每一面。“面有原始损伤。”这是原始记录中有的,点交人员很快找到一处损伤。检查时,除对照原始记录外,如果发现有其他没有登记在册的损伤,3名持点交册的工作人都要同时把这一情况写到点交册上。
除了登记外,每对照一处,双方人员都要对文物细节进行摄像、拍照。
为何文物点交程序如此复杂?“这些文物都太珍贵了,不能出一点差错。”福建博物院保管部谢桂萍告诉记者,每一件文物在交接时都必须检查文物体表的每一个细节,并把检验结果与原有记录核对,一旦出现差错或者漏洞,都必须现场提出并纠正,让交接双方达成对文物现状的公认。
昨天点交主要集中在玉器展品,除玉琮之外,还点交了玉猪龙、镶金边白玉碗、鎏金镶玉镶琉璃银带钩、云纹雕兽青玉璜等;其中,金缕玉衣体积大、玉片多,耗时也最多,点交过程耗了2个小时。
亲见金缕玉衣 一根金丝有百根发丝粗
两个工作人员打开一个一米多长的木头箱子,箱子里面还有一个锦盒;锦盒打开后,他们用力抬出一件东西,因为包裹着大量白色柔棉纸,看不清里面的形状。把纸层层剥开,一条“玉腿”出现在大家眼前。这是金缕玉衣的左腿。很多人对金缕玉衣并不陌生,但亲眼见到后,对它的华贵仍是惊叹不已。
金缕玉衣外观和人体的形状一样,由许多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玉片组成,全长1.88米,由2498片玉片组成。
体积大、玉片多,来库房前,记者就在想这金缕玉衣该怎么运输。这时,记者才明白,它是被分成了五部分,左腿、右腿、上身加胳膊、头、枕头及小件被分别装在不同的箱子里。
金缕玉衣的玉片主要呈青色;每个玉片的四角各有四个小孔,一根金线把4个孔固定在一起,并把金线在接口处旋成一个“纽状”。玉片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而金丝可并不纤细,每根金丝都有100根头发丝那么粗。
另外,亲眼见到金缕玉衣后,记者才知道,这件金缕玉衣还设计了玉鼻塞、玉耳塞、肛门塞、生殖器罩、玉蝉形口琀等9窍塞。
揭秘国宝运输 包装全部量身定做
包括金缕玉衣在内的54件国宝,明天就要启程赴闽了。让人担心的是,如此珍贵的文物运输过程中如何避免磕碰?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一部杨桂梅副研究员告诉记者,本次文物的材质有青铜器、玉器、陶器、瓷器,大小各不相同,每一件的形状各异,不是通常见到的方形、圆形;所以,文物的包装都是根据每一件文物的形状、大小量身定做的。
在运输过程中,为了避免文物在路途颠簸中受到损失,他们在包装上也下了很大工夫。除了外面的木箱之外,木箱中还有放置文物的锦盒,把文物牢牢固定在锦盒中。另外,他们还在锦盒和木箱中间填充大量柔棉纸,确保运输过程中不晃动。
她还告诉记者,在文物中陶器是比较脆弱的,本次展览的战国时期燕国的朱绘兽耳陶壶,包装的时候,壶两侧的怪兽、会晃动的圆形耳,都进行了单独包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