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汉九月八日电 (记者 艾启平 全安华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今日在此间指出,近年来中国对地观测卫星应用技术的长足进步,可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任何事情和任何人提供实时和准实时的数据和信息服务。
今后中国将继续完善中国对地观测系统,为经济持续增长及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在今日举行的中国科协年会上,李德仁院士具体阐述了中国的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返回式陆地卫星、科学实验卫星、宇宙飞船等的运行和应用情况,并展望了中国中长期规划中即将发射的卫星群,包括海洋卫星、气象卫星、陆地资源卫星、灾害监测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和测绘卫星的发展目标。
李德仁介绍,对地观测卫星在中国各行业中具体应用包括:重大自然灾害,如森林火灾、洪水、干旱、冰雪灾害、滑坡和泥石流、沙尘暴、台风、地震等的监测和预警;环境变化研究,即土壤侵蚀变化检测、土壤有机成分的模拟检测和预测、土壤沙漠化监测、海洋环境监测等;土地资源调查,如植被、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的调查,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调查,城市资源调查等;构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即地图产品的生产和更新,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立,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如公共卫生监测、考古应用和洪水监测、高光谱遥感在农业信息提取和长势监测方面的应用等。
据悉,中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发展基于卫星、飞机和平流层飞艇的高分辨率线对地观测系统,与其它中地分辨率地面覆盖观测手段结合,形成时空协调、全天候、全天时的对地观测系统,并可根据需要对特定地区进行高精度观测,整合并完善现有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建立对地观测中心等地面制成系统,到二0二0年,建设稳定的卫星系统。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