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9月16日—18日,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将在太原举办,这是今年我省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蓄势待发的山西,将喜迎五洲宾客,谱写能源新篇。
来自美国GE、南非沙索等境外的103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煤炭与能源新产业领域的领军企业将汇聚省城,神华、中煤等国内大型企业也踊跃参展,众多国内外煤炭与能源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将齐聚高峰论坛。这一切,将把世人的目光吸引到山西。
煤炭博览会开幕在即,记者采访了煤炭博览会组委会秘书处副秘书长、省商务厅厅长王淑珍。
记者:请您谈谈煤炭博览会的基本定位? 王淑珍: 在今年2月28日组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经与国家商务部协商,并征得各支持单位的同意,确定煤炭博览会的基本定位是:国家级、国际性、专业性。
国家级是指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商务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博览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科院、中国贸促会、国家电监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作为支持单位。吸纳全国各产煤和消费大省、能源新产业、新技术强省组团参加。
国际性是指能源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解决能源问题要靠全球合作。国家在山西搭建了一个我国开展国际能源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广泛动员国际煤炭和新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顶级企业参展参会。
专业性是指这个博览会主要以煤炭和能源新产业为主题。如此专业性很强的展会在国际上不多,在国际能源新形势下,无疑为探讨、交流新能源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为国内填补了空白。
记者:那么为什么要把煤炭博览会放在山西举办呢? 王淑珍: 我省是中国的矿产资源大省,全省探明的矿产种类有120多种,其中有34种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十位。依托丰富的资源,我省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焦炭为代表的四大传统支柱产业,正在发展煤化工、装备制造、材料工业、旅游业新的四大支柱产业,将致力于建设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
我省煤炭开采、加工、运输条件、科研相对较好。从开采条件看,埋藏浅,煤层厚,断层少,易开采;从加工条件来看,山西煤炭总体上易选煤;从运输条件来看,目前山西煤炭外运已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路网体系,年出省运力已达3亿吨以上;从科研条件来看,目前全省已拥有煤炭科研、设计机构20多所,各类煤炭大中专学校16所,技工学校10多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煤炭产量以千万吨的速度递增,从1979年的1亿吨增长到1985年的2亿吨仅用了6年时间。到2006年全省煤炭产量为6亿多吨。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煤化工以焦化、气化和乙炔化工为主。山西作为煤炭大省,煤种齐全,为发展煤化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近年来,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围绕“肥、醇、炔、苯、油”五条发展主线,延伸产品链,打造山西煤化工品牌,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特色煤化工经济区域的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山西将形成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煤化工产业集群,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煤炭资源大省和煤化工产业大省。
正是基于山西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要素和当前国际能源形势以及我国短期内不可能改变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现实,国务院批准我省为全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唯一试点省份,并同意组建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同时,煤炭博览会在我省的举办,为我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搭建了一个新的更广阔的平台。
记者:请您简单评价一下煤炭博览会。 王淑珍: 我想用以下四句话简单评价这次煤炭博览会。
一是扩大开放的有效载体。这几年省委、省政府在对外开放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许多重大举措,在此大背景下办好煤炭博览会,对促进我省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蓄势待发的战略契机。在全球和我国东部沿海产业、资本加速转移的新时期,在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煤炭博览会的举办,将有助于我省抓住发展机遇,吸引境外和省外更多的目光,加强交往,增进合作,借助外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是招商引资的宽广平台。煤炭博览会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招商推介活动有若干场,其中投资洽谈、招商引资是重要的活动之一。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和智力到我省来。
四是提升形象的重要窗口。煤炭博览会来宾多、规格高、项目实、活动多,孕育着商机,蕴含着合作、促进发展,更催生崛起,不仅能为我省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省对外开放,树立和提升我省的良好形象,展现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风貌。
本报记者梁晓丽 张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