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把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职工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的满意作为第一准则。”四川红华实业总公司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紧紧依靠职工群众的力量,大力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引领企业摆脱困境,焕发勃勃生机。
6年来,企业重大决策60余项,全部进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程序。职工合理化建议年创直接经济效益190余万元。
在红华总公司,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被称为“阳光工程”。公司总经理杜伟华认为,只有站在维护职工长远利益的高度来谋划企业的发展,才是对企业最大的负责,才是对职工群众的真正关心。
为此,公司建立健全了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三级民主管理网络,架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平台和渠道,充分发挥好、保护好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职工全员参与到企业管理和决策中来。
2001年在企业发展的紧要关头,公司提出了“一个核心、两条线、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04年在企业发展的重大转折时刻,制定了“一个平台、三大支柱、四座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都赢得了职工的广泛支持。
2002年,为解决成都无纺布二厂的持续发展问题,公司准备引进一条较为先进的意大利生产线。投资方案提交公司职代会主席团扩大会议后,职工代表积极建言献策。经过反复论证,最终使原值2000多万元的生产线,只投资304.56万元,为企业节约了宝贵的资金。
凡是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方案措施出台,均按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程序进行,让职工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为了实现“一定要把职工带出山沟”的承诺,公司决定在峨眉山市修建生活基地,建设1800套职工住宅。为做好这项惠民工程,公司先后4次召开厂务公开会议,讨论生活基地的建设事宜,就职工购房补贴标准、购房选号、户型确定、公积金贷款等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最后顺利解决了5000多名职工及家属的安居问题,得到了公司上下的广泛拥护和称赞,被誉为“惠泽职工、提升人气”的民心工程。
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公司的机构调整和干部聘任决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企业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等,均提交职代会审议或按照民主程序公示,职工代表广泛讨论,经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多年来,公司没有发生一起因职工合法权益受侵害而引发的劳动争议或上访事件,没有发生一起因干部渎职、受贿等经济问题而引发的投诉举报案件。
“阳光工程”的有效实施,使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保证了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一个曾经濒于破产的严重亏损企业,如今发展成为“年年盈利、快速发展、职工满意”的现代化企业,职工权益得到根本保障,收入翻了一番多。2007年,四川红华实业总公司荣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企业”称号。(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