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消息: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9月7日报道,美国记者回国休假结束后回到上海有了新视角。
近日,位于外滩的海关大楼顶层已经拆下部分施工脚手架,渐渐露出新颜,经过整修,直径为5.4米的乳白色钢化玻璃的圆形大钟面显得十分靓丽。据悉,钟楼今年6月1日起开始维修,整个维护整修工程将于下月结束,这也是这座亚洲第一钟楼建成80年来的首次大修。
人们休假时最不重视的一个方面无疑是休假结束。然而,重返工作岗位、特别是重返你在工作的一个外国至少有一个宝贵的收获———能够让你耳目一新。
人们首次到一个国家时,一切事物在他们看来都很新鲜。
他们兴奋不已,心中充满希望。除此之外,没有哪个时刻可以同休假结束时相比,因为那时人们的洞察力格外敏锐。
记者刚从弗吉尼亚州蓝岭山山麓返回上海。蓝岭山山麓种植着玉米和大豆,那里有蟋蟀的鸣唱声和牛的叫声,马似乎比人都多。
而记者在回到中国第一天的傍晚走出家门,新鲜感迎面而来:大门口外面人流如织。记者家所在的街道是上海最小、最悠闲的街道之一,但是甚至靠边叫出租车这种平常的经历也成了一件新鲜事,它提醒着记者:你回到的城市是世界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对此记者清楚,但是很容易抛诸脑后。
接着让记者震惊的事情发生在第二天。那天记者在老时间离开办公室出去吃午饭,发现几年来常去的三家饭馆都关门了。记者是这些地方的常客,他们都知道记者的名字,至少觉得记者面熟。
记者三周前离开上海时从来没有听说饭馆即将关门或拆迁,当时一点儿迹象都没有。
卖连衣裙和裤子的小店主晚上很晚才打烊。他们通过与挑剔的顾客闲聊并提供个性化服务来留住他们,而在百货商场的世界里,任何未来的征服者都做不到这些。
早晨大街上出现了自行车大军———甚至在这个日益成为汽车王国的城市仍有自行车大军的存在。记者喜欢那些拘谨、显得自负的女士,她们戴着抵挡烈日的白手套和薄网面纱式帽子骑车。
不过,记者最喜欢的一道风景位于石门路边上。就在记者离开上海之前,检查人员关闭了石门路一个很受欢迎的露天街道市场。现在,检查人员仍在附近设置了一个岗哨。不过没有关系,小贩已经撤到这条大街附近的小巷里去了。
位于虹口区北外滩黄浦江门户位置、外观酷似“水滴”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7月31日上午10:30,其所属9栋地面建筑正式宣告结构封顶,近2万平方米的绿化工程完工,工程随即进入内部装饰和设备安装与调试阶段。今年年底前,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及设施将投入使用,除满足3艘豪华邮轮同时停靠外,还可提供全天24小时的引航、拖轮和联检服务,乃亚洲数一数二的邮轮停靠基地。整个项目将在2008年底前基本建成,届时,“水滴跃出浦江”的景象将真实呈现在市民面前。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