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枫 通讯员/张玲玲 谢育梅)刚满月的婴儿豆豆患大型肌部室间隔缺损。最近,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心外科与心儿科合作,为豆豆实施了“杂交”镶嵌手术。这么小的婴儿接受此类手术,在华南地区还是首例。
豆豆出生后常常气促,还反复患肺炎。省人民医院超声心动图显示在她的心脏室间隔肌部有一个接近一厘米的缺损口,这就是导致她心功能不全、药物治疗无效的“元凶”。
肌部室间隔缺损是婴儿期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果缺损口较大,会引起小儿反复的心功能不全、感染,生长发育受限,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传统治疗上有内科导管治疗、外科开胸治疗两种方法,但是各有利弊——外科开胸手术修补室间隔缺损,操作难度大,术后容易出现残余分流;内科导管介入治疗要经皮穿刺股动、静脉封堵肌部室间隔缺损,这需要小儿在两岁以上才能进行。
省医心儿科和心外科的专家决定用最先进的手段为她治疗——这种手术叫镶嵌治疗。心外科的陈欣欣教授首先为小豆豆开胸,在其右心室近膈面插入一根小小的穿刺针到达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心儿科的介入治疗专家张智伟教授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指引下,直接在豆豆跳动的心脏表面用一根内径约3毫米的导引鞘导引到左心室,然后用一个肌部室间隔封堵器将缺口封堵上,整个手术过程从开胸到关胸仅仅用了50分钟。术后超声心动图证实封堵器位置好,无残余分流,不影响房室瓣活动。目前,小豆豆正在顺利康复中。
据悉,镶嵌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最新手术方式,这种手术采用心外科与心内科合作的形式,可在心外科手术前、手术中或手术后给患者行导管介入治疗。值得一提的是,采用了国产介入治疗器械进行封堵,不仅疗效令人满意,而且降低了治疗的费用,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开辟了更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