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欧今起开谈食品安全
早报记者 叶馥佳
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的食品安全会议将从明天开始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展开。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沈丁立认为,这次的会谈很可能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与其他国家在食品安全上的摩擦将会得到进一步解决。
中美对话气氛紧张
据悉,第三次中美食品安全会议将于当地时间11日至12日在美国召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监总局)副局长魏传忠将率队与美国消费类产品安全委员会委员进行磋商。
与此同时,第二次中欧食品和消费品安全合作会议也将于12日在北京召开,欧盟健康和消费者保护委员马科斯·奇普里亚诺将与质监总局局长李长江进行交谈。这是今年中国与美欧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首次专门会谈。
欧盟委员马科斯·奇普里亚诺昨日在上海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将于今日抵达北京,先与农业部及卫生部官员进行会谈,明日和李长江会晤。届时,双方将探讨中国的渔业产品、水稻污染、高蛋白食品污染和水果蔬菜进口标准等。
他表示,欧盟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反应没有美国那样强烈,“我们采取的也是不会影响彼此贸易的温和措施。”
而在另外一边,中美两国的对话似乎气氛紧张了一些。中美两国的农业部官员将在肉类和家禽等食品进口标准上展开讨论。不仅如此,在经历了一连串召回事件后,中美还将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
质监总局将在11日与美国消费类产品安全委员会签署一项协议,来共同改进生产步骤,主要对象就是此前被大批召回的中国玩具。
此外,美国全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局长妮可·纳森昨日对美国媒体透露,当局将在12日与中国签署合作备忘录,以确保中国向美国出口的轮胎安全。就在上个月,美国的外国轮胎销售联盟有限公司就曾召回25万个中国轮胎。
纳森补充道:“签署协议可以改善现状,但并不彻底。我们必须让美国的进口商们提高警惕。”
料有突破
虽然近期,中国与美欧在产品安全问题上的摩擦有所加大,但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沈丁立坚信,此次会谈会出现实质性的突破。“中国的态度十分坚决,力争实现‘12个百分之百’的专项整治行动就表明了中国将不给潜在的漏洞留任何余地。”沈丁立表示,“有了明确的态度,再加上配套的措施,相信一定能够获得美国方面的理解,从而取得进展。”
对于中国产品安全问题,美国盛智律师事务所驻上海资深律师郑梁则认为,中国的出口业很成熟,发生召回事件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美国自己对质量细节的模糊,而美国媒体在之前的报道中却对此只字未提。
曾为许多中国出口商担任法律咨询的郑梁表示,“就拿美泰举例,中国供应商的机器都是从美国进口的,涂料标准也是美方设定的,应该不存在超标的可能性;其次,任何产品都要在验收后才能出口,那美方在验收时又做了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