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的6年里,美国毫不停歇地打击这起恐怖袭击事件的制造者———“基地”组织。
然而,美国在全球发起反恐战争的6年间,“基地”组织不仅未被消灭,还增加人员、扩大组织架构,甚至发展了自己的电视、互联网传播网络。
“基地”绝地逢生的经历使人联想到美国电视真人秀《幸存者》。
关于“基地”6年来的发展动向,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克雷格·惠特洛克9日报道说,该组织近日发表其头目乌萨马·本·拉丹讲话录像带,传达出一条未点明但极为重要的信息,即“我们活下来了”。
“基地”老大
“没人知道本·拉丹在哪儿”
美国发起反恐行动初期,确实抓获并击毙几个“基地”高层领导人。然而,“基地”头目本·拉丹始终不见踪影,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地带追捕该组织其他领导人的行动也频频碰壁。
巴基斯坦情报官员马哈茂德·沙阿说,关于本·拉丹的下落,情报部门没有得到任何线索。
在“基地”内部,本·拉丹下落也是一个谜团。一名匿名武装分子告诉法新社:“没人知道本·拉丹在哪儿。”在“9·11”发生以前,这名武装分子与本·拉丹住在同一个营地,之后他一直与本·拉丹下属保持密切联系。
他说:“两年半以前,他(本·拉丹)在阿富汗东部的库纳尔省,但现在我们不知道他在哪儿。”
但本·拉丹行踪不定丝毫没有影响“基地”核心领导层正常运转。
一位匿名美国高级情报官员告诉《华盛顿邮报》,“基地”如今的运转方式与6年前差别不大,即由高层领导组成一个委员会,他们负责“基地”的运作、定期会晤并向本·拉丹报告有关事宜。本·拉丹仍然负责决定“基地”的重大事务。
另一位高级美国情报官员证实,“基地”内部的这一核心领导集团由大约200人组成,他们中不少人定期领取工资。
美国、欧洲和巴基斯坦的多名情报官员确认,大部分“基地”高层领导人目前藏匿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地带,但却无从抓获他们。
巴基斯坦情报官员沙阿说:“彼此联系时,"基地"核心领导层成员绝对不再使用电子技术,这解释了为什么美国难以找到他们的下落。”沙阿在2006年主管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安全工作。
“基地”新人
扎瓦希里狱友领导在阿行动 《华盛顿邮报》说,过去6年里,“基地”非但没有被美国的反恐攻势摧毁,反而扩大组织架构,核心领导层中涌现出不少“新人”。
“新人”之一是穆斯塔法·阿布·耶齐德。
现年51岁的耶齐德是埃及人,在上世纪80年代与扎瓦希里同为狱友,两人被控涉嫌谋杀埃及前总统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而本·拉丹在90年代流亡苏丹时,会计出身的耶齐德为他主管财务。
耶齐德称“9·11”恐怖袭击是战略失误,因为这一事件导致塔利班政权垮台,直接威胁“基地”生存。但由于深得多个极端主义组织的信任,耶齐德仍然得到重用。今年5月,“基地”宣布,任命耶齐德全面领导在阿富汗的行动,并负责与塔利班余党联络。
“新人”之二是阿布·雷斯·利比。来自利比亚的利比曾是当地一个极端组织成员,这个组织如今已不存在。他从1999年开始与本·拉丹密切合作。2001年美国军队进入阿富汗时,利比成功率领一批下属撤退,从而引起“基地”领导层注意。
曾与利比同属利比亚极端组织的努曼·班诺特曼告诉《华盛顿邮报》:“"基地"里的沙特人和其他人都问:"这人到底是谁?"”他说:“利比能够策划行动,他能在前线领导,还知道何时进攻、撤退。”
美国军方多位匿名官员说,最近几年来,利比掌管“基地”在阿富汗境内的训练营地,并策划了今年2月的一起自杀式爆炸。爆炸发生在美国驻阿富汗部队总部所在地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当时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正在访问。
“基地”公司
制作并播放录像加强宣传攻势 在“9·11”之前,“基地”已经有自己的传媒公司,名为“塞哈卜”,在阿拉伯语中意为“云”,意指阿富汗山峦之间的云朵。
遭美国穷追猛打6年间,“基地”所有的这家公司实力渐强,两年前开始独立制作并在互联网上播放录像,加强其极端主义宣传攻势。
2005年全年,“塞哈卜”只播出16条录像带片断。今年,“塞哈卜”通过各种渠道播放的录像已经超过64条。
“塞哈卜”制作的大部分录像带片断出现在互联网上,节目质量明显优于从前,不少画面上配有多种文字的字幕。“塞哈卜”制作节目时还煞费苦心,防止被情报部门查获源头。
巴基斯坦研究极端组织的专家穆罕默德·埃米尔·拉那说:“如果要在宣传前线制止"基地",就应当注意他们的IT主管,而不是本·拉丹。”作者:袁原(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责任编辑: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