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世明/文孙大江/画
圈阅
○重庆消息首次担任选秀评委的刘晓庆,对把“曹冲称象”错说成“曹植称象”者,不但未能纠正反而评曰:“关于这些,历史上没有很多记载”。遭批评后,刘又以“自己不是余秋雨”为由,自行辩护。
点评
自打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美国当时的总统尼克松因“水门”事件黯然下台以后,大凡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件,往往都以“门”名之。远的不说了,近的便有“伊朗门”、“演讲门”等等,不一而足。56岁的老星刘晓庆,则遭遇了上述的“知识门”。
按说,“曹冲称象”是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上一直有的,“曹操统一北方”(被错为“统一中国”)则是小学五年级历史课本上的知识。刘明星却浑然不知,可见其文史知识之低弱。笔者以为,这一“门”之关键,不在于某些网友质问不休的“刘晓庆为啥连小学生都不如”——总是提那些“三四岁孩子的问题”,比“范厨师”实在也高明不到哪儿去,而在于:刘晓庆们为何欠缺这些文史知识?
有人辩解:刘晓庆是优秀的性格演员,她擅长饰演各种类型的角色;她不是狄德罗(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她要是成了狄德罗,刘晓庆就不是刘晓庆了。(其实,即使是狄德罗式的万宝全书式的专家,也不可能“万事通”。)
有人建议:刘晓庆们要避短,即少去担任那些自己并不擅长的选秀一类节目的评委,对于那些“酷恋名家”的主办方来说,在请评委时,也要精挑细选,不要再难为刘晓庆们了。
这些都不无道理。但笔者以为,透过刘明星的“知识门”,应该看到我们的社会大环境——人文环境——语境的大端倪。
何谓“端倪”?事情的眉目,头绪,边际;指推测事物的始末也。可见何“端倪”?
一次诗友小聚。说笑中,笔者提议,每人背诵一首唐诗以助兴,不许重复。未料,非但几个诗爱好者不能完整地背一首唐诗,便是一二诗人也颇为尴尬——托辞:喝高了,记混了……
笔者大骇:诗之国之诗人,也疏于唐诗?不必说,学会喊“爸爸妈妈”不久,就会念出的李白的《静夜思》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无论是困厄人生还是情感淤滞,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吟起唐诗——同学少年二十年后再相会,怅然:“惜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杜甫《赠卫八处士》)。七月流火寂寂思远,愀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有忧郁时的“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失落时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
连此中有画、有情,有史、有魂的唐诗,曾抚慰一代代国人心灵的唐诗,许多人都背不全一首,说打拼在名利场的某些明星“文史知识不如小学生”,还奇怪吗?在物欲横流的目下,又有多少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渐渐被冷视甚至淡忘?
我是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