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照明不用电,沼气来做饭,卫生又方便,实惠看得见。郭家窑头村家家户户的沼气池正慢慢改变着村民们的生活。
8月底,记者来到大同县倍加造镇郭家窑头村,巷道里见不着粪堆、柴堆的影子。
走进村民赵孝玲家,整洁的院子里,她家建的第二个沼气池正在按“一池三改”要求进行改造。赵孝玲的丈夫杨杰对“一池三改”信心十足。自豪地介绍说:“按改圈,改厕,改厨的要求,我在沼气池上面盖了猪圈,在旁边建了厕所,猪粪和人粪通过地下的管道直接排入化粪池,然后再集中投放到沼气池中。到冬天,我计划用沼气烧暖气给猪取暖。那样不耽误猪长膘,我的养殖收入肯定少不了。”
赵孝玲笑眯眯地招呼记者进了屋。厨房里,赵孝玲打开供气开关,一点火,沼气灶里蓝色的火焰呼呼做响着升腾起来,让人倍感温暖。卧室里,杨杰点燃了明亮的沼气灯。“你看,多亮堂。”
据了解,截至8月底,郭家窑头村已经建成沼气池153个,全村90%的农家院子里都用上了沼气。下一步,村里要围绕沼气搞养殖业、搞种植业,在解决沼气用料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搞养殖,主要是养猪、养牛,让农民从中见效益,猪牛粪正好是沼气的生产原料。搞绿色蔬菜、瓜果种植,充分利用沼液和沼渣这些优质有机肥,打绿色品牌,提高种植蔬菜的经济效益。围绕沼气也能做出循环经济来,沼气工程做到了利民惠民。
本报记者 谢昌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