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谢旭人 |
资料图:时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的谢旭人到唐山调研 |
新财长谢旭人
——公共财政改革期重要过渡人
新财长面临着怎样的挑战?考虑到他的个性,他在国税总局的行事风格,以及他在金融专业方面的背景,他将走出怎样的格局?
叶檀
谢旭人,1947年生,大专学历。在文凭商业化时代,以谢旭人职位之高,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学历花团锦簇,但他没有。这是一个从基层上来的务实派官员的作风,他因为清廉、踏实、有大局观而获好评。
| |
谢旭人不是学者型官员,也不愿抛头露面,据说只参加每年一度的中国财税论坛,因此他并没有多少让人记忆深刻的话语,以他名字命名的就是他担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不到一年,在2003年11月的中国财税论坛上,抛出可以视作他的工作纲领的七条税改意见,人称“谢七条”。
从谢旭人的经历看,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财税专家,与他成长的年代一起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蜕变,也经历了十年一次的税务大变革,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到2003年税务体制改革,谢旭人都参与其中。但此类高官,谢旭人恐怕会是最后一人,新一代官员的成长背景、教育背景将与他有很大不同,直白地说,此后的谢旭人们不可能有他这样的幸运,成为这个最大新兴经济体的最高税务官与财长。
这位新晋财长,面临的是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任,这与税收的结构性改革一样,都是异常艰巨的任务。
最大的功绩是创收
事实上,在谢旭人2003年担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以前,人们对他在财政部、农业发展银行、国家经贸委等任职经历并无特殊印象,这亦属常态,他既无可能在这些任上以一司之职或者行长之职做出惊人业绩,也无王雪冰式的惊天大案,震惊业界的农发行总行案案发虽在谢行长任上,因其清廉而未受波及。
但在担任税务总局局长后,谢旭人却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这不仅因为位高权重,更因为时值税改大关,种种税制改革涉及到深层次的利益分配,波及到所有民众的利益,不能不引起社会广泛争议,举凡个人所得税调整、迟迟难以推出的燃油税与物业税等,聚集了分配与激励过程的所有矛盾,也涉及到成千上万人的就业、以及行业的发展前景,必然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谢旭人是最大的税务官,是税收改革的一线督战员,但这些争论并未像通常一样,将战火蔓延至这位前线指挥官,也可见这位指挥官之刻意低调。
谢旭人最大的功绩、被人屡屡提及,想来上级也十分满意的就是上任之后,税收快速增长,势头之猛烈前所未有。
中国的税收总收入占中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超过95%,而财政收入近几年几乎每年上一个万亿台阶,2003年超过2万亿,2004年中国的财政总收入为2.6万亿元,2005年为3.1万亿元;2006年接近4万亿元,为39343亿元;而2007年前7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0.3%,增收7280亿元,增收部分已超过1995年全年的财政。不能不说是这位前国税总局局长的最大功绩。
将视线转向分税制实行之前,我们就能理解这位国税总局局长为何如此心挂中央财政收入。
1992年,全国财政收入3500亿元,其中,中央收入1000亿元,地方收入2500亿元,中央财政支出2000亿元,赤字1000亿元,当年的赤字大部分向银行挂账。1993年3月朱镕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亲兼人民银行行长,以解决通胀、赤字等一连串经济痼疾。也就是在当年,分税制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在经过与各地政府艰难的博弈之后,分税制正式实施。亲身经历了这一重要历史进程的谢旭人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因此,他出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之后,虽然有种种改革措施出台,惟有围绕着征税增税的措施最见成效。
他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征税措施最见成效、对中央财政贡献最大的国税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谢旭人曾有如下陈述:汽车开得越快越难开,爬山爬得越高越难爬。现在再让税收增长一个百分点难度要比四年前大很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现在再增长一个百分点,它代表的成绩也要比以前大,内涵更丰富。可见这位最高税务官须臾不会忘记,他的最大责任是征税。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