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9月11日电(记者任晓刚)专家认为,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还可能持续恶化,但其发展速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水平的影响,改善和恢复三江源生态环境须“与天争时”。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亚洲水塔”之称。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对全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严重影响。自2005年开始,中国政府开始在这一地区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对黄河源头以及青海湖地区的调查显示,目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还可能持续恶化,天然草地生态环境的退化仍然会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发展,特别是已经退化的地区,其退化速度将进一步加快,目前还未发生草地退化的地区,也将随着气候暖干化的发展而逐渐退化。现有的高寒草甸、湿地、高寒灌丛等生态类型将进一步萎缩,荒漠、高寒草原的面积将会逐步扩大。
在自然环境和人为活动方式基本一致的地区,人为活动对区域草地退化的影响在短期内大于气候影响,人为活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以及能动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将促使草地退化的发展速度减缓。
研究结果表明,三江源生态恶化的持续时段与人为保护建设区域生态环境的方式、力度以及工程的系统性密切相关。在保护与建设力度不足的情况下,生态环境的演变发展将会朝着持续恶化的方向发展,生态环境退化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但当人为调控和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能力大于自然环境演变对生态环境的控制影响时,生态环境将向良性化的方向发展。
专家认为,三江源生态恢复要“与天争时”,从当前国家对保护区生态保护政策和建设方案来分析,三江源生态环境恶化的发展趋势虽然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将得到越来越明显的改善,生态环境有望全面好转。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