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沟风波”与性别政治
黄 晴 本刊观察家
据报道,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人选之一、前“第一夫人”希拉里,近日参加参议院会议时,穿了一件低领口的上衣。两天后,《华盛顿邮报》时装版刊出去年普利策奖得主吉文的文章称,希拉里一向作中性打扮,这次露出乳沟未免“过于炫耀”,“真令人吃惊,在国会这种审美观点非常保守的地方,她的女性特征和特质已经遭到窥视”。
这篇文章随即受到美国其他传媒和妇女界的声讨。希拉里竞选团队发现这是一个选战题目,便以此为由头发出筹款电子邮件。电邮称,希拉里当时正在谈高等教育学费过高的问题,《华盛顿邮报》文章却谈她的身体,“很不恰当,有侮辱意味”。“衣着、化妆、乳沟,总统竞选真正重要的问题在哪里?希拉里只为真正重要的问题而努力”。电邮还号召各界“反抗美国文化的这种粗俗和琐碎”。
如果对这件事做一种近距离审视,似可得出结论:这是美国社会各种文化特征杂糅所导致的结果。
首先,对美国媒体而言,“商业化生存”是其基本生态,“吸引眼球”,扩大发行量、收视率和影响力是其基本行为宗旨,即使《华盛顿邮报》这样较为严肃的媒体也不能免俗。在美国社会,名人是看点,性是看点,名人加性更是看点。希拉里一反着装中性的常态,穿了更显女性特征的衣着,恰是“名人加性”的好料。
其次,《华盛顿邮报》拿希拉里的衣着做文章,有违美国社会“个人主义”和“多元包容”的重要价值观,因此引起社会上特别是妇女界的较大反弹。即使从较为保守的审美角度看,用吉文的话说,希拉里的穿着“并无不当”,只是场所不当,所以保守派并无话说。
第三,希拉里竞选团队很快发现这是一个选战话题,便接着“炒”,以加热舆情支持,扩大“印象点击”。《华盛顿邮报》历来是美国自由派的喉舌,这次拿希拉里做文章,多少让人错愕。其实,细观吉文的文章,其分寸拿捏是极好的,并无“保守”色彩。希拉里与《华盛顿邮报》对阵,是一家人各亮各的相,各炒各的事,是“双赢”。
对这次希拉里“乳沟风波”,有人认为,这不是一时的“不经意”,而是一种对性别政治进行挑战的政治选择和宣言。
在美国,政治主要是男人的游戏,历史上尚未有过女性当总统的先例。在明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内出现了女性和黑人的人选,这是极有象征意义的一种动向,说明美国的政治弱势群体——女性和少数族裔,正在大步走向政治前台。这种情况也是一种世界趋势。
不久前,德国的默克尔当上了总理,法国的罗雅尔成了总统候选人。从衣着审美上看,默克尔很“厚重”,衣着是“中性化”乃至“男性化”的;罗雅尔漂亮优雅,衣着有更多女性特征。从竞选结果看,默克尔胜了,罗雅尔败了。性别审美因素是否在其中起了一定作用,不得而知。希拉里以前穿着“中性化”,是否是一种向“男权政治”的妥协?这一次,她穿了有点暴露的女性装,是否是一种向“男权政治”的有意识挑战?天晓得!
女权主义是近代的一个潮流,在美国亦然。女权主义者的一个目标,是冲击具有男权色彩的事物。例如,她们要求把英语中“chairman”一词改为“chairperson”。女权主义者的另一个目标是改变男权社会的种种规定和习俗。例如,台湾的政治“大姐大”陈文茜不戴胸罩,称胸罩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她曾有言:乳房不过是一个社交工具。对希拉里而言,乳沟也许“不过是一个政治工具”!
在美国,总统一类政治人物的衣着是有政治含义的,是一种象征性的表演,需要进行“策划”。不知希拉里的这次“表演”,会不会影响到选举结果。
从土坯房看官德
江 北 本刊特约观察员
最近,河南西部偏远且欠发达的卢氏县成了新闻的焦点:50年来,该县县委一直坚持在土坯房里办公。这些土坯房建于上世纪50年代,屋顶的青瓦之间长出了草,墙上尽管涂了红色涂料,斑驳之处仍可见掉渣的土坯。
县委为啥不盖新办公大楼?县委书记王振伟是这样说的:“卢氏这几年发展很快,花1000多万元建座新大楼,我们能办得到。但有了点钱到底该咋花?我们讨论过,有了钱还是先尽着老百姓,新增财力应该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县委书记的一番话很让人感动,再看看卢氏倾力建设的现代化县人民医院、县第一高中、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深山区移民搬迁扶贫点,巨大的反差让人感触更多。一时间,来卢氏采访、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卢氏县委土坯房之所以引人关注,应该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6年前,建国以来最大的卖官案就发生在卢氏,就在这土坯房里,卖官者就是王振伟的前任杜保乾。他大肆卖官,在5年时间里提拔调动了65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当时,媒体纷纷以《卢氏县烂透了!县委书记被捕,全部乡镇书记被“双规”》等为题报道了此事。
当年,在卢氏,杜保乾有一句“名言”:“县委是什么?县委就是县委书记。”有报道说,“县委书记出行跟皇帝一样——每次都要带上十几辆车子,前有交警开道,后有公安护卫,侧有电视台摄像机跟随,浩浩荡荡甚是威风。杜每次下乡,都要各乡镇头头脑脑到乡界处迎送,所到乡村必是洒水消尘、清扫一番。”因此,当地有民谣曰:“打开电视不用看,里边全是杜二蛋。”
另据媒体披露,杜保乾在卢氏“劳民伤财,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最离谱也最出名的是下令涂红县城所有道路两边的房屋居舍,无论是民房还是机关大院,甚至连厕所、猪圈的墙壁都一律被涂成红色,营造“卢氏山河一片红”。为显示扶贫攻坚的“不凡业绩”,在杜保乾的授意下,卢氏上报的2000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19元,财政收入达8200万元,综合经济实力达到一个中等发达强县的水平。而实际上,卢氏县当年农民人均毛收入为1015元,纯收入仅有750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塑造自己“艰苦创业”和“勤政廉洁”的形象,杜保乾还拿县委的土坯房大做文章,当地媒体曾多次报道过“杜书记简陋的办公环境”。
土皇帝最终被绳之以法。2002年,司法机关以收受贿赂、报复陷害等罪名,判处杜保乾有期徒刑14年,卢氏县也因此在全国一举出名。
如今,卢氏还是那个卢氏,县委办公用的土坯房还是那座土坯房,但物是人非,经过五六年的发展,卢氏“走出杜保乾卖官案的阴影”,县委新班子干出了一份真正的业绩:2005年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县财政收入过亿元。县域经济实力由2001年的全省最末一位提升到2006年底的第74位,前移35个位次。
由是观之,我们从眼下的“卢氏热”中,可以得到一些“冷思考”:同样的土坯房,在两任县委书记的眼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杜保乾把土坯房当成了捞取政治资本的“形象工程”,以此掩盖自己的腐败行为;王振伟想的则是“有钱先尽着老百姓”,将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所以,要衡量一任官员的“官德”,唯一的标准就是看他究竟为一方百姓干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事,而不是去看他是否住在“土坯房”里。
越是一些贪官、一些把心思放在升官发财上的官,越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制造假象:被称为“亲民书记”的原江苏邳州市委书记邢党婴和被称为“廉政局长”的原武汉市市政建设管理局局长明九斤,一个从不买新衣服穿,一个专拣亲戚的旧衣服穿,但他们暗地里贪污受贿的数额都在几十万元以上。
真的终归是真的,假的总会被揭穿。对“热点”多一些冷静的思辨,还是很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