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记者江国成)耗资千亿元的退耕还林工程实施8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累计退耕还林、荒山造林3亿多亩,生态效益明显,直接受益农民超过1亿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王金祥说,退耕还林实行钱粮直补到户、检查验收到户、林权落实到户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造林任务的完成。
8年来,全国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39亿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2.05亿亩、封山育林2000万亩。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工程自1999年开始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实施范围涉及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200多万农户的1.24亿农民。
这项工程生态效益显著,主要表现在加快国土绿化进程、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防治土地沙化等方面。
8年来,通过大规模还林还草,退耕还林工程使占国土总面积82%的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2个多百分点。其中,内蒙古提高近4个百分点,陕西延安提高约25个百分点。当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明显减轻。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关部门监测表明,退耕还林使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7%。
退耕还林补助发到千家万户,增加了农民的收入。8年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1300多亿元,平均每个退耕农户获得补助3500元,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退耕还林补助总体上约占退耕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在西部地区400多个县,这一比例高于20%。
退耕还林政策还推动了农村各业全面发展。一些地方畜牧、林果、花草、中药材、观光旅游等产业迅速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繁荣了农村经济。
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四川雅安、贵州遵义、陕西延安、甘肃定西、宁夏固原、内蒙古鄂尔多斯等生态恶劣、经济贫困的地区逐步走上了“粮下川、林上山、养进圈”的良性发展道路,改变了农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增强了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