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早餐市场需求巨大,从位于朝阳区团结湖的某餐厅内可见一斑。
本报记者刘向摄
“5年前,我从南三环华威桥到东二环的朝阳门上班,一路上至少能碰上七八辆早餐车,去年就剩3辆,今年只有单位楼下的早餐车还在。”日前,北京市民陈先生向《市场报》记者抱怨,“现在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怎么正规的早餐车反而越来越少?”
转型快餐,早餐工程还剩谁? “我们现在正在向做快餐转型,早餐的利润实在太薄了。
”拨通北京金三元阳光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姜波的电话,她对于北京的早餐工程已经“不想再说什么了。”的确,该说的已经说过不止一遍了。
不用说其他媒体,去年《市场报》记者就曾经以《早餐车为何不敌煎饼摊?》为题对北京早餐车的经营状况进行过深入探讨。虽然早餐工程作为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便民工程,享受了一部分税收优惠,但与几乎不上缴任何费用的路边摊相比,税费仍然吞噬了经营者绝大部分利润。而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出台的都是宏观性的,具体到实际设点、占地都遭遇了重重困难。此外,拆迁、道路建设等原因,不少早餐车(亭)也面临拆迁、移位。最让经营者困扰的是,一些社区由于利益驱动也人为地给早餐工程的延伸制造困难。而这些问题直至今日,仍然存在并阻碍着正规早餐车的发展。
姜波经理当年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作为“微利行业”的早餐,毛利率虽然能达到25%至28%,但纯利率仅3%左右。按照当初北京市的早餐工程规划,两年内5家中标企业将设立1000个早餐网点,并在社区和繁华商业街,间隔50米设立一个早餐点。然而5年过去了,早餐工程的网点不断萎缩。采访中,各家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早餐要想赢利主要靠规模。但从目前的投入成本、经营状况和设立早餐销售网点的难度来看,几乎无从谈起。“我们的早餐车还是拥有一部分稳定的消费者,但数量太少,如果不向快餐转型,公司根本无从发展。”姜波副总经理的回答告诉我们,北京百姓在街面上见到早餐车最多的金三元阳光餐饮正在积极的发展快餐项目。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初北京市商委的数据调查考虑的是理论市场,并没有考虑早餐公司实际的上座率,于是实际中就存在一定的偏差。
配送食品,早餐车成本实难降 在街边支个炉子炸个油条蒸个包子绝对不会不挣钱,否则不会有那么多外地人和下岗职工做这营生。但为什么花样翻新,卫生条件更是“野餐摊”难以比拟的早餐车就是打不过“野摊子”呢?
《市场报》记者日前在北京西单对一辆早餐车进行了随机采访。拉开早餐车一层一层的不锈钢抽屉,包子、馒头、花卷、发糕、窝头等传统早餐食品琳琅满目,袋装和杯装的牛奶、豆浆、豆腐脑正泡在温水里保温。然而这些健康卫生的早餐食品却并不很对一直以来习惯早餐“现吃现做”的北京市民。相对于长时间保温或者后期使用微波炉加热的正规早餐车或者早餐厅来说,个体早餐点新鲜出炉的包子,和现要现做的馄饨似乎更加具有诱惑力。
一位早餐车的车主告诉记者,这些早餐要提前3天向早点加工中心预订,可供选择的花色品种多达60余种,为了多卖钱,早上5点半他都会推着早餐车出现在车站,配送中心会准时送来新鲜的早餐。不过,一个早上的营业额也就几百元,按销售员10%的提成计算,这位早餐车车主一月的收入很少能超过1000元。采访中,不少接受采访的早餐车员工均表示,经营早餐工作时间上的特殊性以及与辛苦程度不成比例的收入,更主要的是配送工作所增加的人力物力成本令人不可小视。
奥运将至,北京早餐路在何方? “奥运会对北京早餐市场影响并不大。”姜波的话代表了目前北京早餐行业所剩不多的“正规军”的普遍想法。她告诉《市场报》记者,相对于奥运会带来的商机,北京市举行重大会议和活动对城市流动摊贩的限制给早餐车造成的影响更为巨大。“早餐工程”究竟值不值得继续下去,已经成了很多业内人士探讨的重点。
有专家认为,北京早餐工程,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按照计划经济思维分割市场蛋糕的垄断方案。早餐工程的理由是保护人民健康、维护市场秩序、清理小商小贩……但最有说服力的是市场分析。对政府来说,也许本来就没有建早餐工程的义务,只要认真抓好税收、搞好卫生防疫,老百姓自己会解决吃早饭的事情。
(责任编辑: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