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代表风采录 夜深人静,博士生导师侯艳宁仍在认真思考着她的研究课题。自去年底挑起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重担以来,哪怕白天工作再忙碌,50岁的侯艳宁晚上也要在药学知识的海洋中徜徉。因为她心中装着一个梦:用所学知识更好地造福患者。
追寻梦想,她不懈奋斗30年,成果卓著。
从纺织工到博导,侯艳宁走过一条不平凡的拼搏之路: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第一年,她考入大学;1983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第三军医大学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7年后,她又考取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仅两年,便远赴瑞典,进入世界著名的卡洛林斯卡医学院研修博士后。
留学回来后的10年间,侯艳宁带领科室承担并完成了60多项新药一期临床试验,发表高质量论文310多篇。预防和根治药物成瘾即吸毒途径,世界各国至今未获得实质性突破。侯艳宁带领团队和六届博士研究生,最早在国内开始神经甾体参与药物成瘾机理研究,为阿片类药物成瘾机理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她领导的药学部成为北京军区和河北省首批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她所在科室荣立集体三等功3次,连续7年被联勤部和军区评为基层建设达标先进单位。
作为高学历人才,侯艳宁紧扣军事斗争卫勤准备需要,主动承担了全军“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研究,改变了传统硬膏剂在战创伤领域应用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战场救护水平。这些年,她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及全军科技攻关课题多项,获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9篇。她本人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两次被北京军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06年获中国第九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三等奖。
(本报北京9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