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红桥区文昌宫民族小学在教学中注重突出该校的民族特色,在体育课中,独具特色地将富含民族特色的赶羊进圈、顶罐等数项趣味运动编进教学科目。既使孩子们锻炼了身体,又使他们对各民族的特色体育有了具体的认识与了解。姚文生摄
本报讯(记者孙刚)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体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昨日,市教委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实施意见的通知》,在青少年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各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状况及本校实际情况,大力开展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的群众体育活动,使90%以上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及格以上等级,并至少掌握两项日常锻炼身体的技能。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竞技性群众竞赛活动,学校每年都要召开春、秋季全校运动会。
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全市中小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至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和开展集体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全市中小学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的集体体育锻炼。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高校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
认真执行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规定,学校必须按照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建立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建立《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和公告制度。测试报告书要存入小学、中学生和大学生个人档案,作为学生升学、毕业的重要依据。把学生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评选。
建立并坚持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